左人城
春秋末白狄鲜虞人的故城。位于今河北省唐县西北40里。白狄鲜虞人自陕北、晋西迁入华北地区以后,在今唐县西北建左人、中人城。周定王十六年(前453),被赵将新稚穆子残破。一说北魏孝昌二年(526)鲜于修礼等率北镇流民起义于此。
春秋末白狄鲜虞人的故城。位于今河北省唐县西北40里。白狄鲜虞人自陕北、晋西迁入华北地区以后,在今唐县西北建左人、中人城。周定王十六年(前453),被赵将新稚穆子残破。一说北魏孝昌二年(526)鲜于修礼等率北镇流民起义于此。
壮族地区原始文化遗迹。位于广西隆安县城东南约17公里的大龙潭酒厂南面,西靠小石山,东临右江,南为一片畲地。1965年发现,1978年发掘。遗址为正方形,自西向东倾斜,面积约5000平方米,在厚约6米的
1620—1658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广略贝勒褚英孙,安平贝勒※杜度第三子。清崇德四年(1639),封辅国公。六年,从皇太极围锦州,击明兵于杏山、松山间。七年,进克塔山。
东魏、北齐大臣。又作厍狄干。善无(今山西右玉县东南)人。鲜卑段匹磾后裔。居朔方(治今陕西子长县东南)。越头眷曾孙。有武艺,不知书。正光(520—525)初,授将军,宿卫于内。孝昌元年(525),奔云中
亦称白高国、大夏国、夏国。西夏国号。党项语音“庞喻领”。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和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藏西夏乾祐十五年(1184)刻印汉文《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等文献中,分别用西
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二年(628)置,领契丹松漠部落。侨治静蕃戍。隶营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为唐建契丹十七州之一。七年(633),治徙三合镇。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
古代蒙古社会禁忌之一。蒙古人素敬火,视之为幸福和财富的赐予者,是纯洁的象征,可祛除不祥,是每家每户的保护者,故视火为神圣,禁止用刀触火,用刀到锅中取肉,或在火旁用斧头砍物。认为这样火就不会熄灭,故凡违
古族名。又称施蛮、施州溪蛮。泛指施州地区少数民族。属溪峒蛮,唐称彭水蛮、汉属武陵蛮。分布地区包括湖北省恩施、宣恩、利川、建始、五峰等地。宋咸平年间(998—1003),朝廷以盐给之,且许以粟转易,首领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母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瓦里。其宫下有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
元朝将领。蒙古散只兀氏。万户脱察刺子。初随军攻宋,宪宗九年(1259),随父攻宋,破十字寨,战洋隘口,勇夺战船,受忽必烈嘉奖。中统初,袭父职。三年(1262),从征李璮。次年,镇守莒州。至元二年(12
旧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以父系血缘集团进行统治和自保的制度。大小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没有出现统一的、完整的政权组织机构,诺伙(汉称黑彝)家支担当其职能。家支虽残存着氏族组织的外型和某些特点,但实质上已蜕变成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