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合台文

察合台文

13世纪到20世纪初分布在中国新疆及中亚广大地区操突厥语族语言的部族和民族广泛使用的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音素文字。因其主要用于以成吉思汗次子的名字命名的察合台汗国及其后裔统治的地区而得名。察合台文是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喀尼亚文的基础上形成的。10世纪后半期,伊斯兰教开始传入新疆的南部地区,随着伊斯兰教影响的扩大,当地居民开始使用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察合台文最初采用了阿拉伯文的28个字母和一些辅助符号,后来又从波斯文借入4个字母,共有32个字母,其中有10个字母主要是在拼写阿拉伯——波斯语借词时使用。元音ɛ、a、e、 i、 o、 u、o、u在部分文献中是用一些辅助符号表示的。另外,在有些情况下元音省略。行款是从右向左横写。字母分单写、词首、词中、词末4种形式,部分字母有多种写法。察合台文文献有手抄本、石印本、铅印本等几种类型。手抄本中很少使用标点符号。用察合台文记录的语言被称为“察合台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当时维吾尔和乌孜别克等操突厥语的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受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影响较大的书面文学语言。它是在10—13世纪喀喇汗王朝的官方语言和回鹘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曾作为察合台汗国主要的官方语言和通用的交际语。察合台文使用的时期是突厥诸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留下了大量用这种文字写成的文献,如属于14世纪的有拉布古孜的长篇散文《先知的故事》等;属于15—16世纪的有阿塔依、赛卡克、鲁特菲、纳瓦依等人的诗集等;属于17—18世纪的有阿卜勒哈孜·巴哈杜尔·汗的《突厥族谱》、穆罕默德·伊朗·胡加木库里·赫尔克提的《爱情与苦难》、穆罕默德·司迪克·扎莱力的《扎莱力诗选集》、毛拉艾拉木·沙雅尔的长诗《花朵与布谷鸟》、毛拉优努斯·亚尔肯迪的《玉素甫和祖莱哈》等;属于19—20世纪初的有尼扎亚、孜亚依和海里比合写的《爱情长诗》、毛拉艾依提·本·毛拉噶日《知医书》、凯兰代尔、古木纳木等人的诗集以及毛拉·沙克尔、毛拉·比拉勒等人的长诗。还有许多重要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著作也被译成了察合台文,如《哈札纳奇史》、《穆赫斯尼文德》、《喀力勒与达米尼亚》、《乐园》等。这些文献在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重要的科学价值。研究察合台语和察合台文献的主要是中国、原苏联、土耳其等国的学者。

猜你喜欢

  • 宋葛

    即“完颜永功”(1150页)。

  • 特末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12宫皆设有瓦里。特末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瓦里。 “特末”,又译“特抹”、“特么”、“忒末”,

  • 招坝

    见“里”(1080页)。

  • 宝命真经

    书名。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之最早汉译本名。清同治元年(1862)由云南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主持刊刻行世。是中国最早的《古兰经》刻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伊斯兰教经学家※田家培手书刊印之《古兰经》3

  • 慈荫寺

    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土默特旗境内的托力布拉克,靠近阿尔泰路军台的托力驿站。蒙古语称乌鲁什延阿布喇克齐苏默。清雍正十年(1732)建。有正殿及东西配殿,供喇嘛聚会念经,北有房屋5间。为达喇嘛及一般喇嘛住所

  • 拾贲敕文

    见“封敕文”(1582页)。

  • 库玛尔路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库玛尔路协领公署”。因所辖居民分布在呼玛尔河流域而得名。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在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族的氏族组织及分布地

  • 八剌马部民暴动

    元代蒙古族人民反抗活动之一。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九月,居住在岚、管、临3州(均在今山西省北部)的诸王八剌马、忽都火者等部部民,不堪压迫,群起暴动。元廷派遣省、台、宗正府官员前往督促地方官府进行镇

  • 横山寨博易场

    宋时壮族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在邕州横山寨(今广西田东县平马镇)。时宋朝北面为西夏、辽、金所据,战马无源,乃于此设市,易大理马(云南马),其地遂成战马与西南土特产交易中心。由此输出内地的物产有战马、麝

  • 屈出律

    ?—1218乃蛮部贵族首领、西辽末代皇帝。又译曲出律、曲书律、古出鲁克。※太阳罕子。宋嘉泰四年(1204),乃蛮部为蒙古部败于纳忽山(今鄂尔河东土拉河西)后,经塔米儿河、兀泷古河(今乌伦古河),至兀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