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宇文泰

宇文泰

505或507—556

北魏、西魏大臣,北周尊基者。俗名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人。先祖为匈奴单于远属,后与鲜卑杂居,被推为主,遂鲜卑宇文氏。北魏安定侯宇文陵玄孙,宇文肱之子。轻财好施,喜结贤士。北魏孝昌二年(526),随父参加鲜于修礼义军。后转入葛荣部下。及荣败亡,例迁晋阳,为尔朱荣赏识,升统军。永安三年(530),随贺拔岳入关镇压万俟丑奴起义,迁征西将军。太昌元年(532),为左丞,领岳府司马,掌管行台军政事宜。其间,曾出使北魏,见魏孝武帝元修于洛阳,谋以关中军力抗衡高欢,加武卫将军。出为夏州刺史。永熙三年(534),岳死,继统岳军,消灭侯莫陈悦,平定秦陇,据有关中。受封侍中、骠骑大将军、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旋兼尚书仆射、关西大行台。七月,孝武帝为高欢所逼西奔关中,遂拥奉魏帝于长安,以拒高欢。授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进封略阳郡公。尚冯翊长公主,拜都尉驸马。寻进位丞相,掌军国大权。十二月,鸩杀元修,立元宝炬为帝,次年改元大统,史称西魏。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改封安定郡公。三年(537),进封柱国大将军。十四年(548),授太师。十七年(551),以冢宰总百揆。废帝二年(553),去左丞相大行台,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三年,废黜元钦,改立齐王元廓。恭帝三年(556),进太师、大冢宰。出巡至黄河染疾,还云阳宫,病卒。谥文公。及子宇文觉代魏称周,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史称其知人善任,崇尚儒术,明达政事,擅长方略。执掌西魏军国实权20余年间,对外与东魏进行沙苑、洛阳、芒山等大战,并遣兵取蜀中,灭萧梁于江陵。对内重用关中汉人,依靠关陇地主支持,进行改革。西魏初,命有司定24条新制,颁行之。后又采用苏绰制定的文案程式和计帐户籍之法,裁冗官,置屯田。以绰所提《六条诏书》,即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为治国方针,颁行均田制和赋役制,发展关陇农业,减轻农民负担,设六官,定九命之典,以一品为九命,九品为一命,改流外品为九秩,亦以九为上;罢门资,由朝廷任命刺史府官,以改革官吏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并收编关陇豪族武装为12军,由8柱国统率,创立府兵制,相对提高士卒身份地位,使6镇军人与关陇大族结合,形成关陇统治集团。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为北周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 甘孜

    ①自治州名。在四川省西部。与云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相邻。古为羌戎之地,唐、宋属吐蕃,元之朵甘思地,明之朵甘卫地,清为孔撒、麻书白利三土司地,清末置川边道,1914年属川边特别区,后复改道。1935年中

  • 普古陇

    见“普陇”(2289页)。

  • 八大卡贞

    傣语音译,汉译为“八大官员”。云南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制社会最高行政机构和议事机构议事庭的官员,即内务总管召龙帕萨,统军官召龙纳花,侍从官召龙纳干,仪仗队长召龙纳扁,市场管理官召龙戛,军需后勤官召龙纳贺,

  • 莽葛

    即“艋舺”(2457页)。

  • 亦力撒合

    ?—1295元朝大臣。一作亦儿撒合、亦儿思合。唐兀人。曲也怯祖孙,阿波古子。至元十年(1273),奉召宿卫,任速古儿赤,掌服御事。尝奉使河西,奏劾诸王只必帖木儿滥用宫,擢河东提刑按察使,逐平阳路达鲁花

  • 内管领

    即管领。清代供皇家役使的包衣组织和其首领的名称。该组织,满语称“珲托和”(意为“一半”,即初置之时人丁额常不及内外佐领之半,或有以称半佐领者)。天命(1616—1626)间,如博尔晋虾(侍卫)辖下已有

  • 四方诸姓

    魏晋时与鲜卑拓跋部保持朝贡关系之四方部落。史称“凡此诸部,其渠长皆自统众”。共35姓(一说32姓),其中东方宇文、慕容2姓,南方茂春氏等7姓,西方尉迟氏等16姓,北方贺兰氏等10姓。诸部或姓大小不等,

  • 宣慰司司狱

    官名。明代在宣慰司内所置管监狱的小土官。以土兵头目充任。

  • 瑠璃明王

    即“瑙璃王”(2419页)。

  • 巴只吉惕

    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成吉思汗二年(1207),为术赤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