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宁玛派

宁玛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宁玛”意为“旧”或“古”,意即“旧派”,指其传入西藏最早、历史最久,并一直保持古老的宗派传承。因其僧人衣帽尚红,又俗称“红教”。该派主要教法是密教,从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在位)始,请印僧入藏译讲旧密咒经典及其思想内容,并于779年建西藏第一座主要传播旧密咒的桑耶寺。其教法分为九乘:即共三乘、内三乘及外三乘。其间之“共三乘”为显密二教所共奉,“外三乘”为密宗诸派所共行,而“内三乘”则为宁玛派所独有。其中外三乘中所倡导之大圆满法(即口诀大圆满),为该派之最高密法(属无上瑜伽密),是该派最有代表性的教法,其中之所谓“心要”即藏文所载之“宁提”尤具特色。作为中心修习方法的双身修法即包括在大圆满法中的教授部,这是此派最重视的见修之法,学此法旨在令其门徒觉悟生死涅槃,圆满无缺(即实现“大圆满”)。其在教典上之“伏藏之法”(即掘埋伏于地下之佛经)为该派所着力传导。所学虽兼显密,但以新旧密咒为主,其间之八部密法(怛特罗)为该派所独有。该派所学教典及仪规,在方法和思想上吸取本教一些内容为其所用,并由此影响以后的其它教派,这也是该派至今尤存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派主要寺院是多吉查寺、敏珠林寺、佐钦寺、噶陀寺、西钦寺等等,其寺内组织与其它教派相似。该派之主要创派及传播人物是莲花生、“三素尔”及隆钦然绛巴等等。今日宁玛派主要分布于甘青川藏区,西藏虽不多,但是中心。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所谓“藏密热”即因学该派之大圆满法及瑜伽功而方兴未艾。

猜你喜欢

  • 碎叶城

    西域古城名。见《新唐书·王方翼传》。玄奘《大唐西域记》作素叶水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素叶城。因城北有碎叶水(今楚河)得名。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西南8公里处之阿克-贝西姆。公元628

  • 水西宣慰司

    见“贵州宣慰司”(1655页)。

  • 折继世

    宋代将领。党项羌族。※折惟忠子,※折继祖弟。少从军,为延州东路巡检。宋治平四年(1067)十月,闻知西夏左厢监军嵬名山欲以绥州降宋,遣子克懃报宋将种谔,使宋协助取绥州,已率步骑万余人自怀宁砦趋银州,分

  • 南燕献武帝

    见“慕容德”(2440页)。

  • 哈锐川

    1892—1949近代著名中医。名成惠。北京人。回族。祖籍河北省河间县。幼家贫,父哈文瑞为中医内科医生,承父教,13岁即研读中医典籍。16岁,从著名回族中医师丁庆三为师,专攻外科疡疾。深得先师之真传。

  • 李润堡

    古地名。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十六国时期,前秦、后秦建都长安,陕北有铁弗匈奴建立的夏政权,渭北高原便成为双方争夺焦点。当地氐、羌、卢水胡、鲜卑等族居民,建立起许多堡镇,秦利用这些堡镇驻兵以抗匈奴,此为其

  • 金陵挤马

    元代蒙古宫廷祭祀习俗。蒙古大汗卒后,不封不树,即不积土起陵,树碑标墓,但派专人守护山陵,并进行祭祀。成吉思汗卒后,令※兀良哈万户世代守护其禁地。元代,自世祖以下已故诸帝山陵,各有酝都(宫廷盛载马乳的专

  • 鄂宁

    ?—1770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大学士※鄂尔泰第四子。乾隆举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副都统、侍郎授湖北巡抚,旋调湖南。三十二年,调云南巡抚。任内至普洱(今云南普洱县)办理军务;

  • 阿鲁丁

    见“玉元鼎”(475页)。

  • 阏氏

    匈奴语音译。汉代匈奴单于之妻的尊号。又译“焉提”、“阏支”。《史记·匈奴列传》司马贞索稳称:“匈奴皇后号也”。又引习凿齿致燕王书云:“匈奴名妻作‘阏支’,言其可爱如烟肢也。”王昭君出塞后,被封为“宁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