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凌河之战

大凌河之战

后金与明朝的重要战役之一。后金天聪四年(崇祯三年,1630),皇太极行反间计,假手明崇祯帝,杀了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袁崇焕。崇祯帝以老将孙承宗督师关内外兵马。孙继袁推行积极防御为主之策。防宁远、锦州,逼广宁。据右屯卫,聚兵屯粮,恢复大、小凌河,连接松山、杏山、锦州诸要塞。力主先筑大凌河城(位于大凌河西岸),令总兵官祖大寿等率兵4千守大凌河,发班军1万4千筑城,全城军、民、商计3万余众。皇太极洞知明军固守宁锦防线,步步设城置堡,向东推进之策,不肯“坐视汉人开拓疆土”,采取“反推进”之策,破坏大凌河筑城。明军七月中旬动工,皇太极调兵近8万之众围困大凌河,行“围城打援”之策。战役分两个阶段。八月六日至九月底为围城与反围城的第一阶段。后金军扫清大凌河周围各堡,去掉后顾之忧;明将祖大寿派小股兵力灵活出战,骚扰后金军,力图打破重围,大小数十余战,阵亡颇多。八月,后金军击退明松山2千援军;九月中旬,击退辽东巡抚邱禾嘉、总兵吴襄、宋伟所部7千援军。下旬,击退监军道张春、吴襄等4万援军。张春被俘。九月底至十月,战役进入第二阶段。皇太极加强政治攻势。劝祖大寿归降。在明军无援,商贾诸杂役多死,粮绝薪尽的情况下,八月二十八日,祖大寿以所余1.1万余人,献城投降。

猜你喜欢

  • 河南国

    南朝齐、梁对※吐谷浑国的称呼。因其地在今青海境内黄河之南而得名。辖境东至叠川,西邻于阗,北接高昌,东北通秦岭,方千余里。其首领慕璝、慕利延、度易侯、伏连筹等曾先后被夏国赫连定、南朝宋、齐、梁封为“河南

  • 长瑞

    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道光四年(1824),张格尔叛乱,父塔思哈殉难,袭骑都尉世职,授三等侍卫,累擢直隶、天津总兵。后与弟长寿随赛尚阿赴广西镇压义军,于永安地险处阵殁。追赠提督,予骑都尉兼

  • 阿忽台

    ?—1307元朝大臣。蒙古燕只斤氏。成宗大德五年(1301),任知枢密院事。七年,受命与阿伯整饬河西军事,升中书左丞相。十年,与右丞相哈剌哈孙整饬庶务,凡铨选钱谷等事听中书裁决。十一年,成宗卒,与平章

  • 俟力发

    见“俟利发”(1690页)。

  • 德斯库

    见“阿哈玛法”(1227页)。

  • 蒲卢毛朵部

    辽代生女真诸部之一。所在一说在今吉林省延吉市附近布尔哈通河及海兰江流域,或说在该省珲春县境,有说在朝鲜咸兴平野一带,亦说在海兰江及朝鲜咸镜道地区。今多数学人以第一说为是。辽在其地设蒲卢毛朵大王府,以其

  • 蒙舍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治蒙舍城,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北15里古城村。系南诏根据地,直接统治区。参见“十睑”(8页)。

  • 乔陵

    金代康宗(追谥)完颜乌雅束陵墓。皇统四年(1144)命名。原在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县白城子)附近。正隆元年(1156),迁于大房山(今北京房山县)。

  • 巴延

    见“伯颜”(1089页)。

  • 峭落州

    唐代招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以大贺氏八部之一达稽部为峭落州,以原部辱纥主(部落首领)为刺史统之,隶松漠府。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