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壮歌

壮歌

壮族传统民歌。亦称俍歌、浪花歌。流行于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以即兴创作、边编边唱为主。其中《叙事歌》、《叙史歌》、《民间故事歌》多有传统歌本,为汉字记音的手抄本。即兴创作以情歌为最著名。有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不定句等。五言四句者称“欢”,唱歌称“讲欢”、“讲比”、“讲西”;七言四句者称“歌”,唱歌称“讲歌”。均押腰韵与脚韵,故称“勒脚欢”或“勒脚歌”。其历史悠久,汉刘向《说苑·善说篇》曾记下一首《榜枻越人歌》,据考同现代壮族“勒脚欢”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押韵方法上完全一致,为壮歌最早见于文献记载者。相传唐初歌仙刘三姐为壮族,(光绪)《浔州府志》载,传为刘三姐所唱的一首歌,亦属“勒脚欢”形式。明黄道原辑、清初李淇、李调元相继补辑的《粤风续九》、《粤风》,均把“壮歌”分为“僮歌”、“俍歌”二种,实为“勒脚歌”和“勒脚欢”,为至今能见到的汉语记音法的最全面的壮歌歌本。

猜你喜欢

  • 羽真侯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中的“显祖纪”和“勿吉传”,而该书“契丹传”和《辽史》均不载。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相遇※木叶山,结为夫妇,生8子,后繁衍为8部。

  • 撒只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州源流考》作色珠伦河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女真人首领土成哈等来朝,与喜乐温河等十一卫同时设立。

  • 博硕克图汗

    见“噶尔丹”(2499页)。

  • 唐大二

    ?—1343元至正初湖广瑶族起义首领。湖广道州路(今湖南道县)人。瑶族。至正元年(1341)四月,与蒋丙等人于道州路大江源、白岭源等山区发动瑶民抗元斗争。不久,江华、永明、桂阳及广东连山、广西贺州等地

  • 独孤郁

    775—814唐朝官员。字古风。河南洛阳人,先世匈奴独孤氏。礼部员外郎※独孤及子。贞元十四年(798),擢进士第,有父文学之风,娶太常卿权德舆之女为妻。贞元(785—805)末,为监察御史。元和(80

  • 高元固

    渤海族人。是少数见于史载的渤海人参加唐科举考试者之一。入唐应宾贡试路经福建时,特拜访晚唐著名诗人徐夤(福建莆田县人)。谓渤海人得徐《斩蛇剑》、《御沟水》、《人生几何》诸赋,皆用金字写在屏障上。徐听后想

  • 石狗儿

    即“完颜永蹈”(1151页)。

  • 贵阳府

    行政区划名。明置。旧为程番长官司。明洪武(1368—1398)初,置贵州宣慰司,隶四川。永乐十一年(1413),改隶贵州。成化十二年(1476),置程番府。隆庆三年(1569)改为贵阳府,治所在今贵州

  • 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

    ?—641唐代西突厥南庭可汗。又作叶护可汗、沙钵罗叶护、毕贺咄叶护。阿史那氏。※沙钵罗咥利失可汗弟伽那设之子。原为薄布特勤。贞观十四年(640),乙屈利失乙毗可汗死后,弩失毕部首领拥其为汗,建牙于睢合

  • 众部族军

    见“部族军”(19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