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图们汗

图们汗

1539—1592

明代蒙古可汗。全称扎萨克图图们汗,汉文史籍译作土蛮、土买汗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五世孙,※打来孙汗长子。嘉靖三十七年(1558)即汗位,驻帐于察哈尔万户,游牧于西拉木伦河流域。时,该部富强,有精骑6万,大汗势力复振,控制左翼诸部,力图统一蒙古各部,任命左右翼的5名代表人物执政理事,又颁布政令(即所谓“图们汗法典”),称扎萨克图汗。征服女真等部,令其纳贡。在位期间,联合左右翼蒙古诸部,屡入明辽东、蓟镇等地索取市赏,或掠夺人畜,致辽东战乱不止,明京师震动。后多次被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朝鲜族)等击败,辽东稍安。万历四年(1576),改宗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曾遣使邀请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至该部传教,因达赖途中入寂,未遂。卒后,由其子布延台吉继汗位。

猜你喜欢

  • 赁预笃温一腊

    见“预笃温稍瓦直”(1962页)。

  • 西纳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史载其族居牧塞内,湟水以北,西去西宁卫50里之多巴古城西纳川一带,即今青海西宁市湟中县西纳川拦隆口乡一带。为青海藏族中有影响的古老部落之一,最晚在北宋时已见史册。洪武十三年(1380)

  • 韩有献

    ?—1684绰号羊胡子。清康熙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琼山县人。黎族。康熙十六年(1677),曾与琼山县黎族首领那义、那嘎等聚众反抗官府。翌年失败后,带领部分群众转入深山,积蓄力量,伺机再起。二十年(1

  • 大钧老

    渤海国宗王、大臣。末王※大諲譔(906—926年在位)时,官礼部卿(一说《高丽史》记“渤海礼部卿大和钧均老司政大元钧”,其中“均”为衍文,老与司政连读,即大元钧为“老司政”)。后唐同光三年(高丽国太祖

  • 秃屯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六年(1408)设置之秃都河卫均称作推屯河卫。

  • 忽刺罕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忽剌孩赤”、“呼拉干齐”。“忽刺罕”意为“盗贼”,“赤”意为“司事人”,即捕盗人。《元史·兵志》:“捕盗者,曰忽刺罕赤”。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建国后,委专人执掌该事宜,

  • 开封清真寺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又名文殊寺,因寺址在开封文殊街,故名。建筑雄伟,门楼巍峨,大殿广阔,七间四进。北廊下有清人郑怀玉等所立寺碑,谓:“河南汴梁城(今开封市)鼓楼迤东北文殊寺街旧有清真寺一座,创自唐,

  • 陈吊眼

    ?—1282宋末元初畲族起义军首领。一作吊眼、钓眼,本名大举。其母畲族。福建漳州人。宋景炎二年(1277)七月,和畲族许夫人率领汀、漳等地畲族人民组织“畲军”,积极参加以文天祥、张世杰等领导的抗元斗争

  • 昔里伯

    见“失里伯”(590页)。

  • 彰武县

    县名。在今辽宁省阜新市东北,辽河支流柳河中游,邻接内蒙古自治区。明初置广宁后屯卫,后徙,废为荒徼。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设养息牧牧厂于此。光绪二十八年(1902)推行垦务,以养息牧垦地置此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