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萨克文

哈萨克文

我国哈萨克族使用的拼音文字。历史上哈萨克族曾先后使用过突厥文和后期粟特文。13世纪以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哈萨克族逐渐开始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语言。1917年和1924年前苏联的哈萨克共和国曾两次对这种文字进行改进,以便使它更好地适应哈萨克语的特点。但30年代转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1938年以后改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1954年我国对一直使用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进行了修订。60年代中期文字改革时制定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新文字方案和原有老文字同时并用。由于推广使用新文字的条件尚不成熟,两种文字长期并用也不利于本民族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1983年便停止使用这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行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共有29个字母和一个软音符号。有5个字母是表示元音的,其中的4个和软音符号一起表示前后对立的8个元音。当这4个字母的右上角不加软音符号时分别表示4个后元音;右上角加软音符号时,则表示4个前元音。表示辅音的字母有24个。字母表中的多数字母都根据词中的位置而有独立、后连、前后连和前连4种形式。行款是由右向左横写。新中国成立以来,用哈萨克文出版了大量图书,发行了多种报刊,其内容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等许多领域,对传播文化,提高哈萨克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起了巨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 蒲犁革命

    新疆南部诸族反动国民党统治及民族压迫的武装斗争和民族民主革命。1945年夏,在蒲犁(今新疆塔什库尔干自治县)及其毗连地区的塔吉克、柯尔克孜、维吾尔等族中一些具有革命思想的人,经过长期酝酿,成立革命组织

  • 米拉日巴传

    书名。全名《瑜伽自在尊者米拉日巴传》。成书于明弘治元年(1488)。作者乃久巴查通杰布,又名藏嫩黑如迦桑结坚参。全书通过※米拉日巴(1040—1123)的苦修一生而及道的过程,对异僧俗人等效仿其行,在

  • 希滩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56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改作喜塔尔河卫,并说清代有喜塔尔河,在宁古塔(治今

  • 生铁黎

    参见“岐黎”(1068页)。

  • 帕木竹巴万户

    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简称帕万户、帕竹万户,《元史》作伯木古鲁万户。世祖至元二年(1265),国师(后升号帝师)八思巴与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返萨迦(今西藏萨迦县),总制院派遣官员阿衮、弥林前往协助在乌

  • 伊噜格勒圭呼

    见“夜落隔归化”(1497页)。

  • 觉罗色勒

    ?—1657清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礼敦之孙。初任佐领,皇太极即位后,始设十六大臣,进入大臣之列,任正蓝旗都统。天聪五年(1631),随军围明大凌河,同都统和硕图等合兵夹击,大败明军。八年(1634)

  • 成吉思汗陵

    简称成陵。位于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1227年7月,成吉思汗于萨里川哈老徒行宫病逝后,遵其遗嘱,归葬于不儿罕哈勒敦山(今蒙古国大肯特山)之起辇谷,由于秘葬,葬地无考。后人遂将

  • 海站

    元代驿站的一种。或称海中水站。时驿站分陆站和水站,海站为水站之一种。至元二十六年(1289),采纳沿海镇守官蔡泽谏,以泉州至杭州陆路甚远,外国进贡方物劳民负荷,驿马多死,特从泉州至杭州设海站15所,每

  • 德尔

    卫拉特蒙古人传统用枕。流行于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形呈长方,内实棉絮或驼毛之类。外覆以布或缎。有首、足之分。首枕稍高,足枕稍卑。使用者多为王公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