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笼起义

南笼起义

清代布依族农民起义。清朝中叶,封建统治者为了镇压苗民起义,变本加厉地对贵州少数民族进行敲榨勒索,驱使农民前往湘黔参战,致使农民“皆弃田不耕”。嘉庆二年(1797)正月初五,在贵州南笼府(今安龙县)北乡当丈寨,爆发了以布依族农民首领韦朝元(1768—1797,又名韦德明,号七绺须)、王阿崇(1777—1797,号囊仙,意为仙姑)为首的布依族农民起义,公推王阿崇为首领,称“皇仙娘娘”,韦朝元为仙官,桑鸿升(汉族)为军师,李阿六(布依族)为总兵元帅,以王阿崇所在的洞洒寨为京城,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建年号“元顺”。由韦朝元等亲率义军进攻府城,挥军北上,迅速攻占册亨、永丰(今贞丰)、捧鲊(今兴义)、罗斛(今罗甸)、归化(今紫云)及广顺(今长顺)的坝场等地,进逼省城贵阳,声威大振。同年七月,湘黔苗民起义被镇压,清廷调集湘、桂、滇、黔诸省清军主力前来镇压,加之农民军内部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且迷信巫术的作战能力,麻痹大意,同年八月十五,遭清军袭击,兵败,京城失守,韦朝元、王阿崇等被俘。十一月七日在北京遇害。清政府乘机裁撤当地一些世袭的土目,另设土守备、土千总、土把总和苗弁等世袭武官,强化军事封建统治。起义沉重打击了当地封建统治势力土官、流官,摧毁封建领主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显示了少数民族农民敢于斗争、英勇作战的光辉形象。《王仙姑》的故事,至今仍广泛流传于当地布依族民间。

猜你喜欢

  • 拔里速

    亦作“拔离速”。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意为“角 戏者”。金代有以命名者,如※完颜银术可之弟名拔离速。

  • 车鹿会

    古代北方民族柔然第二代首领。约为拓跋猗卢(307—316年在位)时代人。东胡后裔,郁久闾氏。※木骨闾子。父卒,聚众自成一部,称柔然,自为部帅,脱离纥突邻部,役属于鲜卑拓跋部,岁贡马畜貂皮等。冬率部入牧

  • 陈吊眼

    ?—1282宋末元初畲族起义军首领。一作吊眼、钓眼,本名大举。其母畲族。福建漳州人。宋景炎二年(1277)七月,和畲族许夫人率领汀、漳等地畲族人民组织“畲军”,积极参加以文天祥、张世杰等领导的抗元斗争

  • 张建章墓志

    碑名。或称《唐幽州卢龙节度押奚契丹两蕃副使张建章墓志铭》。1956年出土于北京德胜门外冰窖口东。碑有志石与盖石两部分,盖石长100厘米,宽112厘米,中间边栏内篆刻“唐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张府君墓志”;

  • 白眉可汗

    ?—745唐代后突厥汗国末代可汗。又称白眉特勤。名鹘陇匐。判阙特勤子。天宝三年(744),兄※乌苏米施可汗被拔悉密等部攻杀后,被族人奉为可汗。国内大乱,为唐所乘,左厢阿波达干等11部为唐朔方节度使王忠

  • 粘合南合

    ?—1267元朝大臣。女真族。中书左丞相※粘合重山子。初随军攻宋。太宗十年(1238),以江淮安抚使嗣行军前中书省事。建言大将察罕废屠城旧制,使寿春城民获免。世祖中统元年(1260),授西京路安抚使,

  • 突浴魂

    见“吐谷浑”(766页)。

  • 苴剋

    ?—1070宋代黎州邛部川蛮(大路蛮)首领。属乌蛮。庆历间(1041—1048),以其王咩墨扰边,奉知黎州孙固命,杀其王,自立。熙宁三年(1070),遣使朝贡,自称“大渡河南邛部川山前山后百蛮都首领”

  • 庆麟

    清朝大臣。蒙古镶黄旗人。班第孙,巴禄之子。乾隆四十八年(1783),授命赴西藏办事,任驻藏帮办大臣。五十三年(1788),廓尔喀兵扰犯藏边,办事不力,听任萨嘉呼图克图及达赖喇嘛之言,私与巴勒布讲和,革

  • 皆木巴

    见“皆木玛”(16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