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卓尼土司

卓尼土司

明清甘肃卓尼地区藏族土司。位于洮河和白龙江上游地带。以卓尼禅定寺初建时,寺前有马尾松一株,迭部地方藏语称马尾松为“胶呢”,音转为“卓尼”,故名。据《卓尼丹珠尔目录》和《安多政教史》,土司始祖为吐蕃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后裔,姓噶氏。至8世纪时,族中噶·伊西达尔吉为藏王赤祖德赞将领,被派至佐尔盖令哇(今四川若尔盖),征收税款,遂定居于此。其后裔些地、傲地兄弟2人始移居卓尼。卓尼寺之萨迦派格西亦将该寺交些地管理。明永乐(1403—1424)年间,以治边有功诏令入京,授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正德(1506—1521)年间,土司旺秀入觐,赐姓杨,改名杨洪。嘉靖三十年(1551),杨臻袭土司职,调各地属民万人,修筑卓尼城。万历(1573—1620)年间,杨葵明继袭,扩张势力,并纳浪、朝、禾多、大峪、车巴沟等13部落。清康熙十一年(1672)杨朝梁承位,先后收术布、迭部等24部落。四十五年(1706)杨汝松袭职后,平定武坪24部落反清暴动,将散居各地属民组成48旗,16掌尕(意为村落或部落),下辖500余小部落。道光十六年(1836),土司杨元随西宁办事大臣达洪阿镇压夏黑错(今合作)藏民。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辖地东至岷州晏里,南抵四川松潘龙安,西邻洮州,北界夏河佐盖地。计共传19代,历时近500年。

猜你喜欢

  • 札兀忽里

    官名。又译“札兀惕忽里”、“察兀忽鲁”、“察兀惕忽里”。金承安元年(1196),铁木真(成吉思汗)联合克烈部王罕,助金丞相完颜襄大败塔塔儿部于浯勒札河(今蒙古乌勒吉河),执杀其首领蔑兀真笑里徒,受金册

  • 长信寺

    元朝官署名。掌大斡耳朵属下怯怜口事务。成宗大德五年(1301)置,秩正三品。武宗至大元年(1308),升为院。四年,复为寺。仁宗延祐七年(1320),定置寺卿4员、少卿、寺丞各2员。下辖怯怜口诸色人匠

  • 张罔

    ?—3627晋代起义首领。族属休屠胡(又作屠各胡)。约哀帝隆和元年(362),聚众起事,拥兵数千,自称大单于,攻掠周邻郡县。前秦苻坚以尚书邓羌为建节将军,率兵7千讨之。因众寡不敌,兵败。

  • 百户

    职官名。金朝始设,女真语称为“谋克”,隶属于“猛安”(千户)。元承金制,作为世袭军职,又称百夫长,隶属于千户。驻守各地者,设百户所,分隶于各县千户所。百户所分两等,上所置蒙、汉百户各1员,下所置百户1

  • 独吉恩忠

    金大臣。本名千家奴,一名永中。女真族。独吉氏。明昌六年(1195),为行省都事,累迁同佥枢密院事。承安三年(1198),为兴平军节度使,改西北路招讨使。任内,增缮西自坦舌,东至胡列么近六百里界壕之女墙

  • 阿史那元爽

    唐朝突厥族将领。※阿史那弥射子,※阿史那元庆弟。显庆二年(657),随父出南道,与伊丽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联军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贺鲁兵败奔石国,受命与萧嗣业率兵穷追,虏贺鲁归。以后事迹不详。

  • 火药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交纳粮赋,

  • 弩而哥

    见“奴儿干都司”(647页)。

  • 瓯骆

    即百越民族群中西瓯、骆越两支之合称。今学术界有2说:一说西瓯与骆越为两支,一说为一支二名。参见“西瓯”(690页)、“骆越”(1782页)。

  • 莫折天生

    ?—527北魏末羌人起义首领。※莫折念生之兄(一作弟)。北魏正光五年(524),随父莫折太提起义。同年父死,兄念生自称天子,被封为高阳王,领兵进攻陇东,克岐州(治今陕西风翔东南义坞堡)。次年,军于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