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元

北元

史学界对元室北迁后的称呼。始见于郑麟趾(1359—1468)著《高丽史·恭愍王世家》(1451年成书),沿用至今。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1368),明将徐达、常遇春(回族)等北取中原,会师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宗(顺帝)※妥懽帖睦尔率元室北走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元亡明兴,但惠宗及其后嗣在中国北方仍自称“大元”,故史称北元。洪武二年(1369),上都被常遇春攻克,惠宗退守应昌(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拟依辽东的太尉纳哈出、陕甘地区的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等所率数十万蒙古军恢复对全中国的统治。三年,惠宗卒,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称必力克图汗,于翌年改年号宣光,屡拒明太祖的招降。同年,应昌失守,退居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与扩廓帖木儿会合。五年(宣光二年,1372),在和林附近击败徐达的明军中路,驱骑南下,占据兴和(今河北张北)等地。十一年(宣光八年,1378),爱猷识理达腊卒,弟※脱古思帖木儿继位,称乌萨哈尔汗。次年改年号天元,仍以恢复元朝自任,与明军屡战失利。二十一年(天元九年,1388),被明将蓝玉(回族)等大败于捕鱼儿海(今贝尔湖),突围后复被蒙古别部首领※也速迭儿(阿里不哥后裔)捕杀。此后,北元势衰,大汗权威低落,异宗领主崛起,权臣擅政,操废立生杀之权,其中以西蒙古瓦剌的势力最强,伺机与大汗分庭抗礼。二十二年,脱古思帖木儿子恩克卓里克图继位,在位四年卒,无嗣,其弟额勒伯克于二十六年(1393)继位。该汗重用瓦剌佞臣浩海达裕,致兄弟相残,建文元年(1399)被瓦剌大领主乌格齐哈什哈所杀。二年,其长子坤帖木儿继位。四年,被杀,无嗣,非元裔的鬼力赤称汗,史称“篡立”。自此,明人称东蒙古为“鞑靼”,称西蒙古为“瓦剌”。此后,瓦剌的也先、鞑靼的达延汗和俺答汗等仍自称“大元”,蒙文史书亦称明代蒙古汗统为“大元”,故史界或将其下限划至明末后金征服察哈尔部为止。因蒙汉文及波斯文史料对北元前期诸汗世系记载不一,尚待进一步研究。附:北元诸汗世系

(图表见下页)

附:北元诸汗世系

猜你喜欢

  • 小金川

    地名。即今四川小金县。位于大金川东。其地隋唐为金川夷部,曾置金川县。垂拱(685—688),没于吐蕃。明代封金川寺僧为演化禅师,主持金川地方事务。后土酋势强,僧官失权,其地分为大小金川两部。清初相继归

  • 元鸾

    648—505北魏宗室。字宣明。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曾孙,城阳王长寿次子。始继叔章武王太洛,及兄多侯卒,还袭父爵。以武艺著称,为北镇都大将。孝文帝时,拜外都大官,出为持节、都督河西诸军事

  • 仑头

    见“轮台”(1377页)。

  • 费扬古

    1645—1701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栋鄂氏。内大臣鄂硕之子。年十四,袭三等伯。康熙十三年(1674),随安亲王岳乐率军征讨“三藩”叛乱,转战江西、湖南。师还,因功擢领侍卫内大臣,列议政大臣。二十

  • 符拔

    产于西域地区的一种动物。其“形似麟而无角”。常用来贡献。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曾遣使献符拔于东汉王朝。

  • 白元光

    ?—786唐朝将领。突厥后裔。朔州刺史道生子。初隶父军,任节度先锋。安史之乱时,率所部结义营从李光弼平乱,因功迁太子詹事,封南阳郡王,为两都游弈使。克长安后,率兵清官,进剿余寇,身受数创,肃宗亲为之敷

  • 乌古论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下辖14个分部。分布于统门水(今图们江)与浑蠢水(今珲春河)的汇流处一带。后部人皆以部名为姓氏。穆宗完颜盈歌时(1094—1103年在位),该部曾从完颜阿骨打(太祖),追杀温都

  • 土指挥同知

    官名。明代所置京卫、外卫指挥使司设有指挥同知,低于指挥使,秩从三品。在少数民族地区亦以此名义授当地首领,赐给印记、诰命、冠带、准世袭。令其守卫疆土,安抚土民,依例朝贡,服从征调,不纳租赋。清沿明制,在

  • 帕尔萨

    ?—1790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台吉。叶尔羌(今莎车)人。清辅国公额色尹弟。因不肯追随霍集占叛乱,于乾隆二十年(1755)徙居布鲁特(今柯尔克孜)聚居区。继迁玛尔噶朗(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二十四年

  • 张鹏展

    清代壮族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字南崧。广西上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薰育,熟读诗文歌赋。乾隆五十四年(1789),赴京应试,举进士,曾任翰林院修撰、御史等职,后因主持赈济北京城南水灾有功,升太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