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加·贡却索巴
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作格泽卫地方的塘噶尔氏族。7岁随部落迁到科采。嘉庆十四年(1809),入经院,拜萨拉噶居为师,从《赤白显色》学级起,连续担任学级导师11年。从贡塘·嘉贝样受沙弥戒。应试《集类学》、《般若》等经论,成为著名格西。后受近圆戒,赐名嘉样嘉措。曾任恰达玛及扎仓格贵。通过多仁巴立宗,获得多仁巴学位。任贡萨尔饶杰林寺法台4年。后历任阿木去乎寺密宗学院喇嘛翁则师和若尔盖寺堪布各3年,拉卜楞寺时轮学院金刚持师1年、法台3年,科采寺堪布4年,卸任后,于寺中修持。
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作格泽卫地方的塘噶尔氏族。7岁随部落迁到科采。嘉庆十四年(1809),入经院,拜萨拉噶居为师,从《赤白显色》学级起,连续担任学级导师11年。从贡塘·嘉贝样受沙弥戒。应试《集类学》、《般若》等经论,成为著名格西。后受近圆戒,赐名嘉样嘉措。曾任恰达玛及扎仓格贵。通过多仁巴立宗,获得多仁巴学位。任贡萨尔饶杰林寺法台4年。后历任阿木去乎寺密宗学院喇嘛翁则师和若尔盖寺堪布各3年,拉卜楞寺时轮学院金刚持师1年、法台3年,科采寺堪布4年,卸任后,于寺中修持。
见“木鹿城”(257页)。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勇敢”、“自立”。旧时珞巴族社会等级名称。按照习俗,凡※麦德等级男子和低贱血统的女子结合,本人及其子女都丧失原有的麦德地位,变成麦让。麦让属氏族的正式成员,有独立的经济
参见“壮大”(887页)。
古县名。秦分※夜郎※漏卧国置。秦亡,复为夜郎邑。汉元鼎六年(前111)复置县,治所在今云南罗平县。辖境包括今云南罗平、贵州兴义、安龙等地。南朝梁废。其地今有布依、苗等族居之。
参见“三受降城”(52页)。
葬式之一。大致可分两种类型:西藏和川西北地区藏族人死停丧数日,由喇嘛择吉日将死者运至本部落天葬场。群鹰闻声即至,争相啄食,以食尽为吉。故亦称“鸟葬”。在蒙古族牧区则行“野葬”。将死者运至荒野。置放于地
新疆柯尔克孜族婚俗之一。原意为“九头牲畜”,为订婚时的一种聘礼。一般是1峰骆驼、4匹马、4头牛。也可送与其价值相当的羊群或其他财物,或九件一份的财产,称“托库孜塔尔图”。因在柯尔克孜人中,“九”是吉数
见“文都寺”(388页)。
见“异密”(932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伊逊河卫。正统(1436—1449)后设。清代伊逊河在齐齐哈尔东,与屯河(今汤旺河)、伊春河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