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刘震寰

刘震寰

1912—1971

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创建人之一。河北沧县人。回族。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后历任中共冀南抗日第六军分区六大队指导员、沦县五区区长、津南支队第六大队长、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会武装部长兼敌工部长。边区抗日大队长。1940年在边区党委领导下,与王连芳等创立“冀鲁边区回民支队”,任支队长兼黄骅县县长。后改为渤海回民支队,曾领导支队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解放无棣、阳信、惠民、黄骅等县,歼灭日伪、汉奸23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2600余支,为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奉命率领渤海回民支队出关,任支队长兼党委书记。率部参加辽沈会战,为保卫东北铁路安全,巩固和发展东北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后入关南下抢修津浦、京广铁路,淮河、汩罗江大桥等,受到第四野战军的通令嘉奖。1949年7月,回民支队改编为铁道兵团第二师,任师长。衡阳铁路局副局长。1951年4月又率二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青川江、大同江奋战两年多。后升任铁道兵干校校长、兵团党委委员。1954年归国,带领铁道兵,参加西北社会主义建设。历任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固原地区党委书记。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先后担任工委秘书长、民政厅长、中共宁夏区党委常委兼统战部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职。逝世于青岛。

猜你喜欢

  • 八旗通志

    书名。清代记载八旗制度的志书。前后两次纂修。雍正五年(1727)鄂尔泰(1677—1745,满洲镶蓝旗人)等奉敕撰,乾隆四年(1739)成书,题为《八旗通志》初集。253卷。分为八志:旗分、土田、营建

  • 把儿孙

    ?—1530明代蒙古朵颜卫领主。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花当次子。受明封指挥同知。勇猛善战,常联合察哈尔部袭击明境。正德十年(1515),因数请明朝加赏未遂,率千余骑毁

  • 郢州蛮

    东晋南北朝时郢州郡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古代泛称※荆蛮。汉代称※武陵蛮、※江夏蛮。南齐时属郢州。分布在夏口城(今湖北武汉市)一带。永明六年(488),南朝齐以郢州蛮田驷路为试守北遂安左郡太守,

  • 鄂伦部

    见“诺雷部”(1953页)。

  • 窊合儿

    即“阿勒根彦忠”(1237页)。

  • 吐蕃崇佛赞普人名表

    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849号卷子。该卷主要记述印度及吐蕃崇佛诸王及大德人名。其中有6行记载崇佛之吐蕃赞普人名,内容是:吐蕃圣神赞普具三缘者: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赞普日巴

  • 噶伦传

    书名。清代藏族编年体历史著作。朵喀·才仁旺杰著。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拉萨藏文本刻版传世,现有汉文译本。内容记述18世纪初期及稍前西藏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宗教活动等,其中对雍正五年(172

  • 计倪

    亦作计然。春秋末越国著名谋士。字文子。原为晋国人,后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曾应越王勾践之召,谈君主治国盛衰之道。并向越王指出,欲报强吴之仇,兴师者必先“内蓄五谷,实其金银,满其府库,厉其兵甲”,否则,

  • 特列多崩

    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对阶级(阶层)的称谓之一。珞巴语音译,“特列”意为“富裕”、“富有”,“多崩”意为“最”、“特别”,即“富裕阶级”、“富裕户”。当地民间对划分贫富阶级(户)既无特定标准,又因械斗

  • 蒲类国

    西域古国名。王治天山西部疏榆谷(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余,口2000余,兵799。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各1人。居民“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