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珠布丹桑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七世”(1861页)。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七世”(1861页)。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旧俗之一。取猎获的野羊、野猪、狗熊等兽头骨和宰杀的牛头骨悬挂在长屋过道的板壁上。有角的留双角和前额骨,无角的完整保留。一些头骨还被涂染红色。以悬挂头骨多为荣,意在显示主人的英武和
西汉时乌孙贵族。小昆弥※乌就屠孙,※末振将弟。成帝永始元年(前16),与兄合谋遣乌日领袭杀大昆弥(王)雌栗靡,统兵8万余附康居,谋借康居兵,并两昆弥,以汉遣中郎将段会宗统兵备之,未果。哀帝建平二年(前
珍奇饮料。历史上“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古代蒙古草原有成群野驼生存,被北方游牧民族猎获后,加以驯养、繁殖,取其乳作为饮料,滋补强身,且可作为治病良药。明代蒙古君主达延汗幼年丧父失母,身患痞疾,其养
1263—1309元朝大臣。康里人。康国王牙牙之子。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入宿卫,赐以田土人户,家兴和之天成(今山西天镇)。以谨守臣职,受命掌门卫。二十四年,乃颜叛,奉命说服东道诸王纳牙勿从叛,
1607—1656清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董鄂氏。额驸何和礼第五子。自幼从征,屡立战功。崇德元年(1636),任固山额真,随皇太极略朝鲜,占领王京城。四年,坐事免官,寻围明松山,击败明兵。复为固山额真
见“合亩制”(834页)。
普米语音译,意为“白人”。云南永胜、丽江、兰坪等县普米族的自称。因以“白额虎”为图腾,故名。参见“普米族”(2291页)。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刺彰簇。居岷州卫叠州地,即今甘肃迭部境。正统二年(1437),镇守洮州都督佥事李达等以刺章等族人常出没杀死民人,奏请调官军镇压。英宗认为宣布恩威即可,“务在事妥民安,毋因而激变”。
约1598—1698清代伊斯兰教经师。字子先。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回族。幼习儒学,曾中秀才。后承家教,研习伊斯兰教义。成年时,就学于山东济宁常志美门下。学成,先后在南京、苏州、镇江等地清真寺讲学传教
清乾隆(1736—1795)后对撒拉族聚居地区“内八工”和“外五工”的合称。※“工”,突厥语音译,指村镇、城堡等基层行政单位,相当于乡,管辖数村。前者指位于黄河南岸今循化县城以西的街子工、查加工、苏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