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旗蒙古

八旗蒙古

清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俗称蒙古八旗。与八旗满洲、八旗汉军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将归附的部分蒙古人编入满洲牛录(汉译佐领),其余单独编为蒙古牛录。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左右二营,八年(1634)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至九年,以蒙古降众增多,乃正式编为八旗蒙古,旗色与八旗满洲同,即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正白、镶白八旗。此后,续有降附的蒙古人编入。崇德(1636—1643)末年,有蒙古佐领117个又半分佐领5个,顺治时增加11个,康熙时剧增加76个,雍正二年(1724),定制为204个。清末,八旗满洲内仍有蒙古佐领35个又半分佐领2个。派驻京师的称“驻京蒙古八旗”,驻防各地的称“驻防蒙古八旗”。八旗蒙古的地位低于八旗满洲,高于八旗汉军。参见“八旗制度”(29页)。

猜你喜欢

  • 集宁县

    见“集宁路”(2250页)。

  • 苗拳

    苗族传统武术。历史上曾用于军事战斗,今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男女自古习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祭祀词中言,始于蚩尤,亦有“张祖先师”传授之说。与南拳、北拳相比,其手法、桩步及套路多具独特之处,自

  • 伊西洱库尔淖尔

    即“叶什勒池”(539页)。

  • 允䄉

    1683—1741清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圣祖※玄烨第十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月,封敦郡王。五十七年,受命管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因与允禟、允禵附和允禩谋帝位,为世宗胤禛所恶。雍

  • 孤温

    见“孤稳”(1552页)。

  • 马希

    清朝武官。蒙古正白旗人。原喀喇沁部贵族之裔。兄达希于崇德(1636—1643)初,率众归清,授牛录章京世职。后达希获罪,以其袭职。五年(1640),从征明松山,屡立战功。顺治元年(1644),随军入山

  • 称海屯田总管府

    见“称海宣慰司”(1882页)。

  • 噶玛兰

    高山族语音译。台湾地名。亦作哈仔难、甲子兰、蛤仔兰等。位于台湾东北部,今称宜兰。为“三十六社土番之地”。清统一台湾后,大陆移民多次欲深入此地开垦,都因遭当地高山族人的反对而入垦未成。嘉庆(1796—1

  • 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

    清太祖授予八子侄共治后金国政的制度。天命七年(1622)三月,努尔哈赤为了继承汗业得人,诸子孙能同心治国,乃集八子侄聚会,“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清会典》开篇《宗人府》),于八旗中各主一旗。此制的

  • 顺单于

    新朝王莽所立匈奴单于,参见“助”(1068页)、“登”(23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