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分

八分

清※宗室中区别权利、义务和地位的制度名。天命七年(1622),努尔哈赤设置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分别主持八旗,凡财物出纳必八家均及、均摊,是为八分(分,读去声)。崇德元年(1636),始定宗室九等封爵,依次序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顺治六年(1649),增列为十等爵,即于奉国将军之下增列※奉恩将军之爵。顺治十年(1653),又增列为十二等爵,即于和硕亲王之下增列※世子、多罗郡王之下增列※长子之爵。于九至十二等爵之内,固山贝子以上四等、六等,皆入八分;镇国将军以下三等、四等,皆不入八分;其中镇国公、辅国公二等,有入八分,有不入八分者。乾隆十三年(1748),其爵终定为十四等级:(1)和硕亲王、(2)世子、(3)多罗郡王、(4)长子、(5)多罗贝勒、(6)固山贝子、 (7)奉恩镇国公、 (8)奉恩辅国公(以上“奉恩”两字,乃雍正八年增赐)、(9)不入八分镇国公、(10)不入八分辅国公、(11)镇国将军、(12)辅国将军、(13)奉国将军、(14)奉恩将军。此内,(1)至(8)皆入八分,(9)至(14)俱不入八分。凡入八分者,可以参议时政,朝会、燕飨等皆异其礼。例如祭祀“堂子”,可以在堂前依序置立神轩;帝后寿节,例须进呈羊酒、筵席;御前排班,则一体分翼依序列班。不入八分者,其事务各随旗行走;国有庆典,咸集八旗公所,与八旗官员一体望阙行礼。一说,八分者即拥有双眼花翎、宝石顶、紫缰、貂皮垫子、大门上门钉等八种宝物。

猜你喜欢

  • 阿里不哥之乱

    蒙古贵族忽必烈、阿里不哥兄弟争夺帝位之战。元宪宗八年(1258),蒙哥汗率军攻宋,由其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翌年,蒙哥卒于军,时忽必烈统兵围鄂州,得阿里不哥争位消息,北归,于中统元

  • 达尔玛达都

    ?—1753清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固山贝子※喇什长子。尚郡主,封和硕额驸。雍正十一年(1733),率兵赴北路军,击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乾隆二年(1737),封镇国公。八年(

  • 大贺氏

    契丹族的一支。源出东胡。为契丹历史上最早部落联盟中的核心氏族。始见于《旧唐书》、《唐会要》。一说即※古八部中的※何大何部。因其长期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故亦为契丹最早部落联盟的名称。大约始于隋、唐之际(6

  • 永贞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正兴年号。1148年,凡1年。

  • 哈喇哈尔榜

    见“莽武特”(1821页)。

  • 邪米思干

    见“撒麻耳干”(2495页)。

  • 姜州

    ①唐代旧州名。武德五年(622)置,治所在封山县(今广西灵山县南安金)。贞观十年(636)废。 ②元代旧州名。乌蛮阿坛绛(笃慕后裔)孙阿罗,仕大理国贵族高升泰。是时会川(在今四川会理县西)有城曰龙纳,

  • 韩王

    辽封爵。保宁五年(973),景宗追封皇后祖胡母里为韩王;统和二十九年(1011),南院大王耶律室鲁受封;重熙(1032—1055)中,中书令萧朴由恒王改封;六年(1037),致仕太师张俭特封;十一年(

  • 部族军

    契丹王朝的一种军队。为众部族之军,又称“众部族军”。契丹建国后,在其统辖范围内,除本族外,在北方尚有不少游牧民族,构成众多部族集团。辽太祖时整顿为20部,圣宗时为34部。诸部族分地以牧,其军驻边境紧要

  • 艾斯木汗习惯法

    哈萨克汗国法典之一。17世纪前期艾斯木汗(额什木汗)制定。※《哈斯木汗法典》实行百年后,至艾斯木汗统治时期(1598—1628或1645年),又制定新的法典。艾斯木汗在哈萨克历史上以“魁梧的艾斯木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