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举哀图

举哀图

敦煌壁画名。又名《涅槃变画图》或《诸王举哀图》。在敦煌158号石窟内。画于781—848年吐蕃占领敦煌之际。该图是描绘我国诸王(包括西域诸国王)为释迦牟尼涅槃而举哀的画图,画面突出了吐蕃赞普的形象,正反映了当时吐蕃统治敦煌的历史现实。赞普与诸王及各施主、使节、侍从同一画面,均为立像,诸王皆盛装。赞普像与唐朝皇帝(王子?)像并列,为区别和突出他们的身份,其头部后面均画有佛光轮。而赞普像更突前,且在其头部左侧写有“bod btsanpo”藏文三字,意为“吐蕃赞普”,藏文系楷书,字周围画以匡线,此种藏文标记为突出入主敦煌的吐蕃赞普的又一例证。赞普头戴高毡帽,帽顶边缘呈曲齿形,靠近头部的帽沿处饰有近似五佛冠的装饰品,帽后有鸡冠形帽翅。赞普身穿彩团花丝绸长袍,左衽前有翻领长袖,双臂均在袖内,左右有二侍从簇拥,赞普双手搭在两个侍从手上,赞普体态丰满,与各族王臣并立于一释迦佛巨大卧像的脚前,卧像似为木雕而成。赞普满面悲伤,双目眼帘下垂,呈哭泣状,使人有痛不欲生之感,显示对佛祖涅槃的悲恋和虔诚,形象极逼真生动。其他各族王臣亦呈悲痛欲绝之状。该图既反映了吐蕃占领下的敦煌崇佛之盛,又再现了唐代吐蕃赞普的形象。

猜你喜欢

  • 张孟明

    北魏时高昌王。敦煌人。北魏太和十五年(491,《魏书·高昌传》为五年,恐误,时阿伏至罗尚未西迁),高车王阿伏至罗杀太和初柔然所立高昌王※阚伯周子※阚首归兄弟,立之为王,控制高昌地区(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

  • 朝贡道

    渤海王国向唐朝贡所经之路。为渤海5条对外交通干线之一。“安史之乱”(755—763)前,渤海向唐朝贡一般经由营州(今辽宁朝阳市)的陆路,营州被乱军占据后,便改由水路转赴长安。具体走向为,从上京龙泉府(

  • 仁圣大孝文皇帝

    见“耶律弘基”(1308页)。

  • 北魏宣武皇帝

    见“元恪”(228页)。

  • 斡兀立海迷失

    见“海迷失”(1939页)。

  • 尼庞古蒲鲁虎

    ?—1216金大臣。中都路(治今北京市西南)猛安人。女真族。尼庞古氏。明昌五年(1194)进士。累官尚书省令史。从平章政事仆散揆反击宋进攻,兵罢,任同知崇义军节度使事。改东平府治中,历环州、裕州刺史,

  • 五溪蛮

    魏晋至宋代对分布在今湖南沅水上游雄、��、辰、西、舞(��)五条溪水周围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秦代泛称黔中蛮。汉代称※武陵蛮,有※槃瓠、※廪君、※

  • 只必帖木儿

    元朝宗王。又译只必铁木儿。蒙古孛儿只斤氏。※窝阔台汗孙,※阔端子。中统初,因附忽必烈汗,为阿里不哥党阿蓝答儿等所掠,困甚,赐银800余两。继与巩昌元帅李庭玉追执西蕃叛首火都。至元九年(1272),筑新

  • 洛喀

    参见“山南”(118页)。

  • 方舟

    春秋时越人的一种航运工具。把两只独木舟并在一起航行,故称。《越绝书》:“方舟航买仪尘者,越人往如江也。”可以增加载运量和稳定性,但行驶时受水阻力较大,船上走动也不方便。据国外一些民族学家调查,太平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