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

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

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三日(1907年9月10日),清政府特派钦差全权大臣张荫棠同噶伦擦绒·汪曲结布赴印度加尔各答,与英国全权大臣戴诺谈判,于三十四年三月二十日(1908年4月20日)签订此章程。共15款,英国签押人改为全权大臣韦礼敦。同年10月14日在北京换文。主要内容:划定江孜商埠界,准许英人在西藏“商埠内租地建筑房栈”;“各商埠治理权,归中国官督饬藏臣管理;待中国电线修接江孜,英国将由印边界至江孜的电线移售中国;对英人与中国人争议事项,由“英商务委员与该商埠裁判局之中藏官员,会同查讯”和会审;去各商埠之英国官民及货物,“应确循印藏边界通商大道前往”;英国不在西藏驻兵,英商务卫队撤离西藏等。此约虽有数点争回主权,但准许英人租地建筑房栈,有会审权,英商务委员可来拉萨与藏官交涉,英人享受治外法权等,均属有损主权。当时驻藏大臣赵尔丰曾具奏密陈,认为此约有失主权,应酌议修改,但未能实现。

猜你喜欢

  • 和硕特西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青海王旗。雍正三年(1725)置。多罗贝勒朋素克旺札勒受封札萨克,掌旗务。下设8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布喀河(今布哈河)南岸。东至北末

  • 项从周

    见“项崇周”(1569页)。

  • 中国西北古族名。自称盍稚。关于其族源,主要有两说:一说氐、羌同源而异派,认为殷周时,氐族尚未从羌人中分化出来,甲骨文虽有“氐”字,但含“絜带”、“征发”之意,并非族称,春秋战国时,始作为族称;一说氐、

  • 板楯蛮

    古族名。又称弜头虎子、白虎复夷、賨民、板楯蛮夷等。因使用虎皮木盾而得名。分布在巴子国境内(今四川东部、阆中、巴中、宕渠一带)。传说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在位)时,有白虎在秦、蜀、巴境伤人。昭王

  • 榜什

    蒙、藏、满等族称有学识之人或喇嘛中的经师。亦译作榜实、把什、把实、榜识、榜式、巴克什等。明代蒙古流行此称,并有数种含义。王士琦※《三云筹俎考》称:“榜实,是写番字书手”。即指能书写蒙文的人。萧大亨※《

  • 阿里海牙

    1227—1286元朝大臣、将领。又作阿里海涯、阿力海涯、阿鲁海牙。畏兀儿人。文学家※贯云石之祖父。原居西域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少家贫,务农。经举荐,事世祖于潜邸,任宿卫。中统三年(1262),

  • 炳图伊勒登

    见“丙兔”(493页)。

  • 昂锁

    藏语音译。原意为侦察和守望边境者。后逐渐演变为管理军民的官吏。约始设于元朝,为大活佛下的管理人。至明代演变为大活佛下的政教首领。在安多地区,为政教合一部落中管理行政事务的官员,其产生有家族世袭、轮流充

  • 养易斋学人

    清代满族女文人。清宗室嘎公之女,袭封男爵珠亮妻,封一品夫人。嵩山、峒山母。著有《养易斋集》。

  • 余丁军

    元代所签军士之一种。《元史·兵志一》:“士卒之家,为富商大贾,则又取一人,曰余丁军。”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以富商大贾人死产乏,难于出2丁,遂免余丁充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