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果洛

三果洛

清代西宁果洛土官辖区藏族三支系的俗称。清代西宁果洛藏族归土官统治,分上、中、下三部。其中昂欠本部落为上部(内分昂欠曲多、昂欠曲麦两部),主要分布在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和玛沁县;阿什姜本部落为中部(初分贡麻仓、康干仓、康赛仓3部,后贡麻仓又分然洛、哇赛仓2部。)主要分布在今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玛多、玛沁等县;班玛本部落为下部(分上、下吉隆、上、下卡昂、特合土、旺达、王柔、帮义八部)。其地东邻康克明部落,西接四川色达部落,南靠四川壤塘的南木达,北连上莫巴、昂欠多巴部落,地区最广,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今此三部落系统已基本解体,惟影响尚存,民间叙述果洛部落来历时,仍常述及此三个系统。

猜你喜欢

  • 致和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年号。1328年二月至九月,仅8个月。

  • 裴满胡挞

    即“裴满达”(2448页)。

  • 羊茶贸易

    光绪以前一些蒙古地区尚存在以羊和茶代替货币进行交易的情况。牛、马、骆驼等大牲畜,对零星支付不方便,而羊便于用作小额交易的支付,且牧民手里经常有,数量也多,用以代替贷币比较方便。用茶作为货币能长期保存,

  • 震旦

    地名。亦译国泰、契丹等。此词于13世纪蒙古西征时进入欧洲地理学,为“契丹”一词之转讹。开始指契丹,后扩大指辽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到泛指整个中国。《马可波罗游记》称中国即用此词。

  • 克烈部

    清代哈萨克中玉兹(鄂尔图)分支部落名。又译柯勒依。先民为蒙元时期克烈部。南宋嘉泰三年(1203),克烈部首领王罕被成吉思汗战败后,被迫西迁,后遂融合于哈萨克,为左部哈萨克重要成员之一。乾隆二十二年(1

  • ?—87东汉时疏勒王。原名榆勒。疏勒王※成兄子。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叔成为龟兹王建攻杀,龟兹左侯兜题任疏勒王。次年,汉军司马班超西进疏勒,废黜亲附匈奴之兜题,立其为王。十八年(公元75年),与班

  • 在官闲田制

    辽代募民耕种闲散土地的一种制度。统和十五年(997),辽募民耕种滦河流域的空旷土地,十年内不交租税,是为在官闲田制。

  • 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六世

    见“洛桑图丹嘉措”(1735页)。

  • 如本

    藏语音译。 ①唐吐蕃官名。松赞干布时将其主要辖区划分为“五如”,作为其时军政组织。每如(即“翼”)设官管理,其官称“如本”,即“如官”。每如设正副如本各2名,由赞普任免。参见“吐蕃兵制”(769页)。

  • 蒙哥撒儿

    见“忙哥撒儿”(8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