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

明神宗时期涉及内外民族关系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1)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先后任明宁夏副总兵的蒙古人哱拜、哱承恩父子因从征蒙古有功未得升赏,反遭巡抚党馨等人的排挤虐待,遂起兵反明,攻占宁夏(今银川)、玉泉营、中卫、广武等地,并得到蒙古鄂尔多斯部的援助,致明全陕震动,明廷急调宣府、大同、山西、辽东诸镇边兵及浙兵、湖广苗兵,以名将麻贵(回族)、李如松(朝鲜族)为统帅进行镇压。同年八月,因宁夏城中乏食,哱承恩等中明反间计,复遭水攻,终被镇压,史称“平哱拜”,详“哱拜”(1864页)、“哱承恩”(1864页)。 (2)万历二十年五月,日本国丰臣秀吉(平秀吉)派兵侵略朝鲜,从釜山登陆,先后攻占王京(今开城)、平壤等地,逼近鸭绿江。朝鲜王李昖走避义州(在鸭绿江边)、爱州,向明朝频频求援。同年七月至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明廷先后派出史儒、祖承训、宋应昌、李如松、李如柏(朝鲜族)、刘綎、邢玠、麻贵、杨镐等率数十万兵援朝抗倭,光复平壤、王京等地,明朝将士牺牲10余万。后因丰臣秀吉病死,倭军溃退,战事告终,史称“援朝鲜”。 (3)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廷调集川、黔、湖广、滇、陕、甘、浙等省的20余万官军和土兵,以总督李化龙为统帅,分八路向叛乱多年的四川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发起总攻,终于平定播州之乱,并将播州改土归流,设府、州、县,分隶川、黔,史称“平杨应龙”或“平播”,详“杨应龙之乱”(980页)。上述三大战事以年号合称“万历三大征”。

猜你喜欢

  • 虚恨蛮

    古族名。乌蛮的一支。“虚恨”意为“高山后面的人”。宋时其住地东接马湖(今四川雷波县),北毗忠镇(四川峨眉县境),南抵邛部川(今四川越西县),即今四川省峨边、马边一带。为马湖37部落之一。绍兴八年(11

  • 毛南三酸

    毛南族传统风味食品。毛南语称“腩酸”、“瓮煨”、“索发”。流传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及邻县毛南族聚居区。毛南人“百味用酸”,此三味食品最受欢迎。“腩酸”即酸肉,将猪肉或牛肉切成薄片,盐渍两三天,与蒸熟

  • 麻札

    阿拉伯语音译,意谓“圣地”、“圣墓”。一译麻扎尔、玛杂尔。一般用以指伊斯兰教显贵墓地。是教徒们进行朝拜和参禅等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分布极广,遍于天山南北。有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多位于城镇或近郊风

  • 科勺

    见“王杲”(201页)。

  • 拜斯噶勒

    ?—1657清初将领。蒙古族。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札萨克图郡王※布达齐长子。初授一等台吉。天聪五年(1631),从攻明大凌河。九年(1635),从收察哈尔部众。崇德元年(1636),赐号卓哩克图

  • 巴儿浑

    即“巴儿忽”(407页)。

  • 赫哲历

    赫哲族的历法。流行于黑龙江富锦市等地。一年分为12个月,月无大小,皆为30天。记日方法,用30根小木条或竹片,削成同样长、宽、厚,中间穿孔聚拢到绳的一头平挂起来,过一天向绳另一端移动一根,移完为一月。

  • 川边

    旧特别区名。界於四川、西藏之间,东起打箭炉(今康定),西至丹达山,南接云南,北连青海。自英国侵略西藏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设督办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充任,统辖四川打箭炉厅及其所属各土司和昌都

  • 昂木仁

    参见“昂仁”(1412页)。

  • 段疋磾

    即“段匹磾”(16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