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僚
古族名。亦称鸠民。东汉、西晋时僚人的一个支系,属百越族群。主要聚居兴古郡(在今云南文山和红河南部),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亦有之。南北朝后不再见于记载。
古族名。亦称鸠民。东汉、西晋时僚人的一个支系,属百越族群。主要聚居兴古郡(在今云南文山和红河南部),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亦有之。南北朝后不再见于记载。
中医病名。出自《素问·热论》。(1)泛指一切外感引起的热性病。(2)指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3)指夏季伏气所发的
即“云阳李先生文集”。
汉代匈奴王号用语。匈奴语即“孝”。呼韩邪单于降附西汉王朝后,见汉帝常谥为孝,慕之。呼韩邪死后,雕陶莫皋立为单于,称复株累若鞮单于。自后,凡单于称号均加“若鞮”。南匈奴醯落尸逐鞮单于比以后省称为“鞮”。
见“寿福总管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绍兴府为路。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治所、辖境同绍兴府。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复改为府。
明末清初方以智用语。意指哲学。源出《易·系辞上》:“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物理小识·自序》:“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提出“寓通几于质测”即寓哲学于科学之意。
管理佛教事务官员统称。十六国后秦以道䂮法师为僧正,是为立僧官之始。南朝宋亦置僧正,梁置大僧正,唐、宋设有僧官衙门僧录司,掌众僧事。辽代上京、燕京设僧录。金代路设僧录、僧正,州郡设都纲,县
唐昌黎(治今辽宁义县)人。大历中,任工部尚书。累迁右散骑常侍,以尚书兼太子少保致仕。以八分名家,风流闲雅,庄重有法,世谓蔡邕中兴。遗迹有《荥阳王妃朱氏墓志》,笔法清劲,推为正本。
①相传为黄帝之臣。笙或竽的创制者。或说为女娲氏之臣(《路史·后纪》卷二注)。②一作隋。周代国名。姬姓。在今湖北随州。春秋时为汉水以东诸小国中的强国,公元前640年为楚所败,自此成为楚的属国。战国时亡于
1886—1919湖北黄陂人,原名国桢,字幼香。行伍出身。早年投湖北常备军,先后参加日知会、群治学社、文学社。并任同盟会湖北支部参议部长。武昌起义时,率本标兵士攻督署与藩署。湖北军政府成立,协助黄兴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