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
春秋时郑国国君。名子仪,一作子婴。子亹之弟。郑子亹元年(前694),子亹、高渠弥被齐襄公杀后,大夫祭仲立他为君。公元前693—前680年在位。子婴十四年(前680),被出亡在栎(今河南禹州)的郑厉公使傅瑕杀死。无谥号。
春秋时郑国国君。名子仪,一作子婴。子亹之弟。郑子亹元年(前694),子亹、高渠弥被齐襄公杀后,大夫祭仲立他为君。公元前693—前680年在位。子婴十四年(前680),被出亡在栎(今河南禹州)的郑厉公使傅瑕杀死。无谥号。
①即“城舞”。②唐初李轨年号(618—619)。凡二年。
官名。春秋时楚国置。掌郊区的行政长官。《左传·昭公十三年》:“(楚灵王)又夺成然邑,而使为郊尹。”杜预注:“郊尹,治郊竟(境)大夫。”
1810—1882清广东番禺人,字兰甫。道光举人。先任河源县训导,后为广州学海堂学长数十年,至老主讲菊坡精舍。凡天文、地理、乐律、算术、篆隶,无不研究,博通经史,善诗文。为学主汉、宋兼采,反对门户之争
东魏孝静帝年号(543—550)。凡八年。
钟(锺)战国、秦汉时的高产田。也称膏腴之田。《史记·货殖列传》:“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六斛四斗也。”汉代一亩(二百四十方步)约合今0.7市亩,一钟合今1.28市石。约相当今一市亩年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改淄莱路置。取汉般阳县为名。治淄川县(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及博兴县西南部、高青、邹平二县东部地。明洪武初改为般阳府。
清时平定阿古柏残部,光复南疆的纪功碑。光绪三年(1877)立于今新疆喀什市西50公里的明约路。“明约路”,系维吾尔语,意为“要隘”。高135厘米,宽77厘米。正面隶书十行,行十八字,背面楷书九行,行二
见“道录院”。
选举科目。十六国后赵石勒赵王二年(320),“令群僚及州郡岁各举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晋书·石勒载记下》)石勒建平二年(331)又下书公卿百僚岁荐直言一人,答策上第者拜议
杂志名。清宣统三年二月十日(1911.3.10)在秘鲁利马创刊。周刊。同盟会言论机关。周卓吾、李介平、刘伯擎等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