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侯
战国时赵国国君。名种,赵敬侯之子。因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故又称邯郸君。公元前374—前350年在位。赵成侯三年(前372),攻卫,取乡邑七十三,卫更弱小。五年,攻齐至甄(今山东鄄城北)。六年,与韩迁晋桓公于屯留(今山西屯留南),晋遂绝祀。七年,攻齐至长城。二十二年,邯郸为魏所破,二十四年,魏以邯郸还赵,盟于漳水之上。
战国时赵国国君。名种,赵敬侯之子。因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故又称邯郸君。公元前374—前350年在位。赵成侯三年(前372),攻卫,取乡邑七十三,卫更弱小。五年,攻齐至甄(今山东鄄城北)。六年,与韩迁晋桓公于屯留(今山西屯留南),晋遂绝祀。七年,攻齐至长城。二十二年,邯郸为魏所破,二十四年,魏以邯郸还赵,盟于漳水之上。
1421—1495明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人,字仲深,号琼台。景泰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成化间进翰林学士。历官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弘治四年(1491)以礼部尚书入阁,开尚书入阁先例。尝以宽大启上
清末山东义和团与清军的一次战斗。光绪二十五年八月(1899.9)平原县杠子李庄义和拳在李长水带领下,清算了教民、地主李金榜。知县蒋楷拘捕团民六人。李长水向茌平神团团首朱红灯求援。朱即率高唐、茌平、长清
攻守城器械。据《武经总要》载,其以四轮车架上系撞木,铁叶裹其首,亦可锐锋,逐便移徙。守则伺飞梯等械临城,则撞之。攻则以撞城门等。《武经总要》中的撞车
①元蒙古别速惕氏。以千户从搠里蛮攻灭札兰丁,留镇波斯。乃马真后元年(1242)搠里蛮死,继统镇戍军,征服鲁密(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突厥王国)等国。元宪宗遣旭烈兀出镇波斯,领其军,任为万户。宪宗八年(125
1854—1907全名伊希丹金旺吉拉。清末内蒙古察哈尔镶白旗(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人。蒙古族。出身于官僚家庭,七岁入鄂尔多斯公尼庙为活佛。聪明好学,博闻强记,兼通蒙、藏文,开始写诗。不久回籍,
即“顿毗伽叶护”。
北宋治平三年(1066)分建安县置。与建安县同治建州城(今福建建瓯市),辖州治西北偏。南宋时与建安县同为建宁府治,元同为建宁路治。明清复同为建宁府治。1913年与建安县合并为建瓯县。
见“乐舞生”。
东汉颍川定陵(今河南郾城西北)人,字伯坚。安帝永初元年(107)举孝廉,为郎中。因不满外戚邓氏专权,上书建议安帝亲政。邓太后大怒,将其置于袋中扑杀,诈死得脱,逃至宜城山中为酒家佣保。邓氏被诛后,征为侍
官名。西周置。一说为司空别称。《书·酒诰》:“若保宏父,定辟。”孔安国传:“宏,大也。宏父,司空。”孔颖达疏:“诸侯之三卿,以上有司马、司徒,故知宏父是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