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第
官制用语。指家中祖先有功勋或出任一定的官职,子孙可以凭此取得仕宦或入国子学等特权。
官制用语。指家中祖先有功勋或出任一定的官职,子孙可以凭此取得仕宦或入国子学等特权。
见“虎拦哈达”。
兵器。从弓发展而来。战国时期的弩由铜质弩机、木臂、弓几部分组成,弩机安于木臂后部,包括牙、望山、悬刀、机塞、枢轴几种构件。两牙在望山前,下部与望山连为一体,机塞置于牙前,其后分为两齿,上齿顶住两牙下部
亦称素珠,清代官服佩饰。用珠宝穿缀而成,每盘一百零八颗。中有四颗大珠,垂于胸前者谓之佛头,背后者称以背云。另有三串小珠,称作纪念。用以分等第、别品秩。帝后、王公大臣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及翰詹、
唐置羁縻州。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以昆明夷地内附置,夷语讹作巴的。治今贵州威宁县东北盐仓。圣历元年(698)属庄州都督府,隶江南道。景龙二年(708)属播州都督府。先天二年(713)属黔州都督府。
或作营援。相传为黄帝时乐工,黄帝曾命他和伶伦铸十二钟,以和五音(《吕氏春秋·古乐》)。
官署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左、右虞候率府置太子左、右清道卫。神龙元年(705)复旧称,开元初改定为太子左、右清道率府。掌东宫内外昼夜巡警,统诸曹及外府直荡番上者。各以率、副率为长贰,下设长史等
官名。侍中例以士人充任,若以中官(宦官)充任,则称中侍中。北魏孝文帝时,文明冯太后宠任宦官,大者任令仆,小者任卿守,以宦官为中侍中,盖始于此时。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上。北齐置中侍中省,掌出入门
书名。清田文镜等监修,孙灏、顾栋高等编纂。八十卷。雍正间成书。该省志创自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郭守愚纂修本,粗具崖略。顺治十七年(1660)贾汉复等又续修。是书据旧制内容,多有增补,考古证今,体例
佛教名词。旧译为五阴。“蕴”是梵文Pancaskandha的意译。含“集聚”、“和合”之义。佛教认为,人的身心均非真实的存在,只是由“五蕴”聚合而成:一色蕴(Rupa),指“四大”、“五根”、“五尘”
官名。秦汉管理车马的官吏。西汉太仆、詹事、水衡都尉及三辅地方,均置厩令(长)、丞,主帝后乘舆御马。东汉或并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