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

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36年(一说1937年)最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四、五千年左右。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还有杭州水田畈、吴兴(今湖州)钱山漾和邱城、嘉兴双桥等。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普遍采用轮制。种类繁复,圈足器、三足器和平底器较多,常见有簋、鬶、豆、盆、盘、罐、碗、壶等,器表有时施以种种刻划纹饰,还有少数漆绘陶器。生产工具有石、骨、木等制作的。石制工具种类多,制作细,专用性强,主要有磨制精细的大型三角犁形器、扁薄长方形穿孔石斧、半月形石刀和石镰、有段石和石镞等。玉器种类很多,工艺水平甚高,形较大的有玉琮、玉璧等礼器。手工编织发达,出土有竹编与丝、麻织品。据研究,良渚文化应是马家浜文化的继续和发展。

猜你喜欢

  • 味经书院

    清同治十二年(1873)许振祎督学陕甘,集资在陕西泾阳城内建立。聘史兆熊为院长。该书院提倡实学,分课制艺、论策、经解、诗赋、法戒录。山长日登讲堂,传集诸生,将经史大义及《小学》逐条讲贯,以求达用。光绪

  • 内常侍

    官名。隋代置,为内侍省次官,员二人,正五品上。大业三年(607)改称内承奉。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员六人,通判内侍省事,正五品下。天宝十三载(754)置内侍监、少监后,遂降为属官。宋亦置,为内侍阶

  • 完颜思烈

    ?—1233金宗室。幼年入宫任奉御,得宠幸,人称“自在奉御”。由提点近侍局升都点检。天兴元年(1232),权参知政事,行省事于邓州(今属河南)。奉召会武仙军入援汴京,大败于京水。十月,领军民十余万入洛

  • 践更

    汉代徭役制度。即成年男女每年按封建国家规定到指定地点更替服役。历来有不同解释:一说,亲身前往服役,称为“践更”。如出钱雇人代役,则称“过更”。《史记·吴王濞列传》:“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

  • 彭城洲

    在今湖南临湘市东北长江南岸。《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三年(426),文帝讨谢晦,“晦至江口,到彦之已至彭城洲”,即此。

  • 万全

    约1496—1585明罗田(今属湖北)人,字密斋。以祖传儿科蜚声于时,治病全活甚多。在儿科理论上,受儿科医圣钱乙五脏辨证的影响,强调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病理特点,重视调理其脾胃。治疗小儿痘疹及急性

  • 都评事

    官名。明大理寺下设左右二寺,按地区分理天下刑狱,寺设寺正、寺副及评事。建文时改左右寺为司,寺正为都评事,寺副为副都评事。成祖时复旧制,都评事仍为寺正。

  • 五经文字

    书名。唐张参撰。三卷。大历十一年(776)成书。以《说文》、《字林》为本,兼采汉代石经,辨识群经诸字读音,详定五经书体。收三千二百三十五字,依偏旁为百六十部。开成二年(837)刻石,列石经之后,系开成

  • 贾模

    ?—299西晋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人,字思范。深为从父充信爱,每事与筹。起家邵陵令,迁车骑司马。预诛太傅杨骏之谋,封平阳乡侯。贾后专政,拜散骑常侍,擢侍中,与中书监张华、侍中裴頠同心辅政。然潜执

  • 清季教案史料

    书名。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二册。辑录清军机处旧档中所存各国有关教案之照会编成。第一册为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十年(1884)英、俄、法、比四国照会,凡浙江、江苏、台湾、福建、安庆、天津、南昌、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