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渭桥

渭桥

汉、唐时长安渭水上的桥梁,有三:(1)中渭桥。秦始皇建。本名横桥,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造。汉名渭桥。《汉书·文帝纪》:吕后之乱,大臣迎立代王,“代王乃进至渭桥”,即此;又因与长安城横门相对,而桥之北首垒石水中,故又名横门桥、石柱桥。后增建东、西二桥,始有中渭桥之称。原址在秦咸阳城南、汉长安城北稍西,约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东汉末毁于董卓之乱。魏文帝时重建。后复毁。十六国苻生又重建。刘裕北伐入关中毁之。北魏重建。唐贞观十年(636)东移约十里,当今西安市正北。《资治通鉴》:至德二载(757),安庆绪党据长安,唐将王伯伦攻中渭桥,杀守桥千余人,即此。唐末废。(2)东渭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古霸水入渭处。西汉景帝五年(前152)建。北通阳陵路。唐咸亨三年(672)于此置渭桥仓,关东所运漕粮先聚于此,然后转运长安。《资治通鉴》:永泰元年(765)吐蕃、回纥逼京城,命李忠臣屯东渭桥,即此。唐后废。(3)西渭桥。在今陕西咸阳市南。西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建。以东南与汉长安城西门便门相对,故名便桥、便门桥。唐时亦名咸阳桥。《资治通鉴》:至德二载,郭子仪收西京,“与王思礼军合于西渭桥”,即此。唐末废。北宋乾德四年(966)重修,后为暴水所毁。淳化三年(992)徙置孙家滩。景德二年(1005)复徙旧址。时为涨水所坏。明嘉靖中改为浮桥。

猜你喜欢

  • 燕文贵

    967—1044北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一说名贵。初隶军中,后至汴京师从河东郝惠,擅山水、人物,卖画于天门道上。以画院待诏高益荐,画相国寺壁,补图画院祗候。山水画自成一家,富于变化,人称“燕家景致”

  • 假节钺

    节即符节,钺是专用于帝王仪仗的斧状兵器。两者都是象征帝王权威的信符。假节钺为东汉末、三国时期帝王特赐权位极重大臣的一种待遇。受此号者拥有代行帝王旨意、掌握生杀的特权。董卓、曹操皆受此号。三国时魏、蜀皆

  • 新拟军

    五代南唐初,令民新置产者出一卒,号新拟军。

  • 水衡都尉

    官名。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始置,秩二千石。原以水衡主盐铁,因杨可告缗后上林财物众,乃令主上林,凡上林离宫禁苑农田水池禽兽及供宗庙用牲,均归其职掌。后悉禁郡国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水衡遂掌铸钱。又

  • 傅阳县

    春秋偪阳(傅阳)国。秦置县,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南。属泗水郡。西汉属楚国。东汉属彭城国。晋因之,后废。

  • 城名。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一说在今扬州市东南濒江处。春秋末吴王夫差所筑。《左传》哀公九年(前486):“吴城邗,沟通江、淮”,即此。

  • ①周初封国。姬姓。春秋属晋,战国属魏,后又属秦。因焦水而得名。在今河南陕县西。《左传》僖公三十年(前630):烛之武见秦伯曰:“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杜预注:“焦、瑕,晋河外五

  • 左金吾卫

    禁卫军指挥机构。唐代十六卫之一。龙朔二年(662)改左候卫置。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与右金吾卫同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以执御非违,领翊府及诸折冲府府兵。下设长史、录事及仓、兵、骑、胄曹参军事。

  • 同正员

    指正员官以外所置的员外官中,可与正员官享受同等俸禄待遇者。

  • 宗秦客

    ?—约690唐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武则天从姊子,宗楚客兄。垂拱时,暗劝武后代唐称帝,累迁内史。复迁凤阁侍郎。载初元年(689),改造“天”、“地”、“照”等十二字以献,制行之。后坐赃贬钦州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