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著述考
书名。清王韬辑撰。一卷。明代中叶,泰西学者始来中国,首先是传教士利用其天文、历算、地理学等知识,与中国士大夫相结交,其科学知识逐步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和推广。作者搜集有关资料,获知传世书籍,自明至清约二百十种,知名作者九十二人。是书对这些作者初至中国之年月,所著之书及其死于何地,葬于何处,均作了记述。
书名。清王韬辑撰。一卷。明代中叶,泰西学者始来中国,首先是传教士利用其天文、历算、地理学等知识,与中国士大夫相结交,其科学知识逐步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和推广。作者搜集有关资料,获知传世书籍,自明至清约二百十种,知名作者九十二人。是书对这些作者初至中国之年月,所著之书及其死于何地,葬于何处,均作了记述。
唐羁縻都督府名。龙朔元年(661)置于多勒建国低宝那城,故地约当今阿富汗北部穆尔加布河流域。隶于安西都护府。约七世纪末叶,因大食势力东进废。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取南越地置。治布山县(今桂平市西古城)。辖境相当今广西河池、凌云、天等等市、县以东,鹿寨、桂平等市县以西,凭祥市、十万大山以北,三江、贵州榕江二县以南和越南高平等地。东汉属交州
即“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牛人置,北周沿置。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国家耕牛的牧养和使役,正二命。下设典牛下士以佐其职。隋开皇元年(581)罢。
古城址。位于今山东曲阜城东北,《史记·鲁周公世家》“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之鲁国都城。城址曾经多次调查和发掘,在1971至1978年的发掘中,探明此城从西周早期延续使用至汉代。该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
明永乐十一年(1413)改思南宣慰司置。治水德江长官司(后改安化县,即今贵州思南县)。辖境约当今贵州思南、印江、德江、务川与沿河诸县。明清属贵州省。1913年废。
1294—1320元人。原姓白,名唐兀台。本耀州美原县(今陕西耀县东)探马赤军。僧人。延祐七年(1320)四月,在厔县(今陕西周至)小高山建禅庵诵经,县人来烧香者受戒牒
在今河北东光县西南运河上。《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横海帅程权讨成德帅王承宗,“承宗遣兵二万入东光,断白桥路”,胡三省注引宋白曰:“(东光)县西四里有永济渠,渠上有桥,当自县通弓高之路。白
?—1215金莒州日照(今属山东)人。 张之子。 大定进士,入翰林。章宗时,对典礼制度多所订正。泰和五年(1205),改顺天军节度使。六年,任礼部尚书,兼侍讲、同修国史。累迁太子太保、
明汝宁卫(今河南汝南)人。嘉靖时以世荫官至福建都指挥佥事。嘉靖二十七年(1548)破倭寇据点双屿。三十四年与俞大猷败倭寇于王江泾,旋又擒通倭头目林碧川。次年又与胡宗宪共谋灭徐海、陈东、王直。因平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