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良
清广西人,本名俊昌,因避韦昌辉讳改名。精医理。参加金田起义。初任中军长。咸丰元年(1851),治愈洪秀全时疫,封国医,职同将军。次年在长沙升指挥。三年克南京后,升检点,收罗医士,采办药材,为典内医之首,五月封恩赏丞相。次年为杨秀清治愈目疾,封补天侯。六年,天京内讧时为韦昌辉所杀。十年追封为杰天义。
清广西人,本名俊昌,因避韦昌辉讳改名。精医理。参加金田起义。初任中军长。咸丰元年(1851),治愈洪秀全时疫,封国医,职同将军。次年在长沙升指挥。三年克南京后,升检点,收罗医士,采办药材,为典内医之首,五月封恩赏丞相。次年为杨秀清治愈目疾,封补天侯。六年,天京内讧时为韦昌辉所杀。十年追封为杰天义。
指阉割后失去男性功能在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之人。亦称寺人、阉(奄)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或内监等。其内部等级森严。明代最高一级宦官为太监,故明清泛称宦官为太监。宦官本为内廷执役的奴
广州至九龙铁路。清光绪十四年(1888)九龙商民筹划修筑此路,得李瀚章、张之洞赞可,并于十六年对路线进行了踏勘。二十四年英国插手索要此路承筑权。后迭经交涉,改为九龙界内由港英当局承办,广州至深圳墟段由
又称烽墩、边堠、墩台。古代军事设施。设于边境,置兵戍守。用以瞭望敌情,传递消息。遇敌昼则举烟,夜则举火。或以敌之多寡举火放炮。
后(後)对戍卒迟到者的惩处法规。凡戍卒在部队已出县界才赶到者,即为犯后戍法。《尉缭子·兵令下》:“发日,后其将吏出于县部界者,以坐后戍法。”
911—964宋初大名宗城(今河北威县东)人,字文素。后唐长兴进士。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后周时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参知枢密院事,曾详定《刑统》。世宗病重时,受顾命。恭帝嗣位,加开
东晋人。成帝时为黄门郎,康帝时为侍中。著有《三国志评》。
即死刑。先秦时即定为五刑中最重之刑,而内容形式略有不同,分凌迟、处斩、处死(包括绞、重杖打死)等数种。唐宋以后,对死刑审理制度逐渐确立。宋初,凡州、军断大辟,须由刑部复审。淳化二年(991),改由审刑
①官署名。秦始置于宫禁中,西汉沿置。设令、仆射、丞、尚书吏,职掌收发文书,传达记录诏命章奏,隶少府。西汉中期以后,渐成为重要宫廷政治机构,参与国家机密,常以中朝大臣兼领、平、视,以左右曹诸吏平尚书奏事
元岭北行省城市。意为“鹰人之城”。故址约在今蒙古国翁金河上游,阿尔赫拜雷附近。
爰又作辕、。 春秋时晋国推行的田制改革。晋惠公六年(前645)秦攻晋,晋惠公被擒,旋得释归国,晋于是“作爰田”。《左传·僖公十五年》杜预注:“分公田之税应入公者,爰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