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点寺务司
即“寺务司”。
即“寺务司”。
官名。春秋时卫国置。或说为家宰。《左传·隐公四年》:“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杨伯峻注:“右宰,卫国官名,襄十四年传有右宰穀。古卿大夫有家臣,家臣之长曰宰。”
唐天宝二年(743)开山洞置。治今湖北崇阳县西南。属鄂州。五代吴顺义七年(927)改名崇阳县,迁今县。
书名。唐郑言撰。一卷。大中十三年(859),裘甫领导农民在浙东起义,于咸通元年(860)攻下剡(今浙江嵊州西南)诸县,唐浙东观察使王式统领重兵镇压。六月,裘甫被俘就义。本书记述事件经过。已佚。《资治通
137—169东汉汝南征羌(今河南漯河东)人,字孟博。曾任清诏使、光禄勋主事等职。按察郡县不法官吏,举劾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为时人所重。见时政腐败,弃官而去。士人尊之为“八顾”之一。汝南太守宗资闻名
唐都督府之一。武德四年(621)于桂州置总管府,管桂、象、静、融、贺、乐、荔、南昆、龙九州并定州一总管。七年改为都督府。贞观时督桂、昭、贺、富、梧、藤、容、潘、白、廉、绣、钦、横、邕、融、柳、贵等十七
见“喝盏”。
官署名。清末法部八司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翻清译汉,誊缮专折,值日递折递牌,典守掌印,誊缮汇奏与核议各省折件等事项。置郎中三人,员外郎、主事各四人。
科场称谓。又称座主。明清举人或进士称主考官或总裁为座师。详“座主”。
书名。清林则徐撰。一册。为林氏以钦差大臣查办海口事件、主持禁绝鸦片时所发布的文告及与外人往来函札,共一百二十七件,均为《林文忠公政书》所未收,起道光十八年(1838)十一月,迄二十年三月。记林氏与英往
约108—201东汉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邠卿。又名嘉,字台卿。初仕州郡。后辟司空掾,历任皮氏长、京兆尹功曹等职。曾贬议中常侍唐衡之兄唐玹。及玹为京兆尹,惧祸及,遂逃难四方,曾卖饼北海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