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催
明代灶户差役。多由额监、人丁殷实灶户轮充。承担催办灶课、辨认盐引、督促生产、防止私煎、攒造黄册等事。五年一轮,亦有一年轮换者。
明代灶户差役。多由额监、人丁殷实灶户轮充。承担催办灶课、辨认盐引、督促生产、防止私煎、攒造黄册等事。五年一轮,亦有一年轮换者。
五代时前蜀不许奇货珍宝出境,称允许出境之物为入草物。后唐客省使李严往蜀市珍宝,不获而返,庄宗大怒,决意灭蜀。
西晋泰始元年(265)置。治东平舒(今大城县,北魏改名平舒)。辖境相当今河北大清河、海河以南,文安县、大城县以东,沧州市、海兴县以北地。属冀州。北魏改为郡。隋开皇初废。
①《荀子》篇名。认为治理国家必须遵循后王之礼法制度,用等级名分确定统治秩序。通过总结历史上王霸、安存、危殆之经验,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提出“平政爱民”、“隆礼敬士”、“尚贤使能”、宽猛相济等统治方策以争
仆(僕)官名。即太仆卿,唐光宅元年(684)改,神龙元年(705)复名太仆卿。
官名。后金(清)天聪八年(1634),定八旗兵官名,以什长为专达。
亦称青回回。元明时期对移居中国的犹太人称呼。犹太人于北宋中叶以后从印度孟买等地移居开封,信犹太教。据明弘治二年(1489)《重建清真寺记》碑载,犹太教徒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在开封创建寺院。元
1336—1406明河南太康人,字士鲁。元末为猗氏县尹。洪武十年(1377),征授礼部主事,历福建参政、浙江左布政使。建文初升任户部尚书。成祖即位,罢官。复命经理北平(今北京)屯种。永乐二年(1404
见“左谕德”。
清云南南华人,又名刘璟。咸丰三年(1853)加入李文学起义军,授为副参军。曾劝李文学进称哀牢王,建宫室,纳王妃,为王泰阶、李学东所阻。同治十一年(1872)勾结地主武装团总刘宇清,策动叛变。十三年引清
文散官名。宋元丰改制前又称将仕郎,为从九品,元丰三年(1080)废。崇宁二年(1103)复置,政和六年(1116)又改为迪功郎。明代为文官正八品初授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