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府
北宋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置。治肤施县(今延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甘泉、延长、延川、安塞等市、县地及大理河上游一带地区。属永兴军路。金为鄜延路治。元改为路,辖境略有扩大。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府,属陕西省。1913年废。宋、金时为防御西夏的重地。明末为农民大起义最先发动地区,张献忠、李自成都起义于此。
北宋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置。治肤施县(今延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甘泉、延长、延川、安塞等市、县地及大理河上游一带地区。属永兴军路。金为鄜延路治。元改为路,辖境略有扩大。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府,属陕西省。1913年废。宋、金时为防御西夏的重地。明末为农民大起义最先发动地区,张献忠、李自成都起义于此。
①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武定路置。治和曲州(治今云南武定县)。辖境同元武定路。属云南省。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为直隶州。②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武定州为府。治惠民县(今属山东),属山东省
唐律令文书。开元三年(715)卢怀慎、七年宋璟、二十五年李林甫等先后删定颁行,成令文二十七篇,三十卷,一千五百四十六条。据《唐六典·尚书刑部》所载篇目为:一、官品(分上、下卷),二、三师三公台省职员,
又作思结。铁勒之一部。游牧于土拉河北。先后属突厥汗国和薛延陀汗国。唐贞观二十年(646),唐灭薛延陀,以其地为卢山都护府,隶燕然都护府。
又称户部军需房。官署名。清雍正六、七年间设立的专门办理军需事务的临时性机构。对准噶尔部用兵时,户部下设军需房,命王大臣为办理军需大臣;又于西北两路军营,亦专设办理军需事务之官员以辅理。雍正十三年(17
北魏胶东(今山东平度东南)人,字广明。曾为道士寇谦之从母佣赁。以善算七曜,使谦之服而师事之。后与谦之隐遁华山、嵩山。七年后卒。传算生博士殷绍曾从其学九章算术。与佛徒释昙影亦颇有往还。然语多怪诞,殊难为
1699—1769清浙江富阳人,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雍正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十二年(1747)命值南书房,擢内阁学士。后历官左都御史,工、礼部尚书。曾与修《明史纲目》、《石渠宝笈》、《西清古
典签之别称。南朝时权势极重。《南史·齐武帝诸子传》载当时人称:“诸州唯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见“典签”。
清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二十日(1908.4.20)订于印度喀勒克塔(即加尔各答)。凡十五款。划定江孜商埠全地界址,并规定英人在藏享有自由贸易、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地名。即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岱海。《魏书·序纪》: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339),“朝诸大人于参合陂”,即此。395年,北魏拓跋珪大败后燕慕容垂子宝于此。
又译乌底改、兀的哥。金、元时期对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森林地区狩猎民族的总称。《金史》称野居女直,明人称野人女真,或译乌德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