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常服

常服

皇帝、太子、后妃、诸王、百官及命妇通常穿戴之服。历朝历代制度不同。隋代皇帝听朝,以赭黄文绫袍,乌纱帽,折上巾,六合靴,与贵臣通服。百官常服同于庶民。唐初,以赭黄袍、巾带为常服。腰带则一、二品銙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银,庶民以铁。太宗常服为有袴褶与平巾帻,通用翼善冠。其后,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銙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銙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銙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鍮石带,銙八;黄为流外官及庶民之服,铜铁带,銙七。中宗以后文官以紫黑絁为巾,赐供奉官及诸司长官,有罗巾、圆头巾子,后遂不改。明代皇帝乌纱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黄袍,盘领窄袖,带用玉、皮靴。文武官乌纱帽、团领衫、束带。公侯驸马伯与一品为玉带,二品花犀带,三品金鈒花带,四品素金带,五品银钑花带,六、七品为素银带,八、九品及未入流官乌角带。服花、花样,亦依品级有严格规定。如公侯驸马伯为麒麟、白泽,文一品为仙鹤,武一、二品为绣狮子等。命妇为颜色圆领衫。

猜你喜欢

  • 兴桥栅

    在今河南遂平县东南张柴村东。《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淮西将李祐“守兴桥栅,常陵暴官军”,即此。

  • 固城

    ①即今河北定州市东南固城。《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三年(531),北魏幽、安、营、并四州行台刘灵助自称燕王,起兵寇博陵以西,魏主命侯渊、叱列延庆征讨至固城,袭斩灵助,即此。②在今河北南宫市界。《资治

  • 春秋卫邑,战国属齐。即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常为诸侯盟会之地。《春秋》庄公十五年(前679):“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威王九年(前348),“赵伐我,取鄄”,皆即

  • 霍维华

    明河间东光(今属河北)人。万历进士。授金坛知县,迁兵科给事中。天启初助魏忠贤谋害司礼秉笔太监王安。五年(1625)擢太仆少卿。七年官至兵部尚书。思宗即位,遂致仕。后遣戍徐州死。

  • 堂子

    清代皇帝立竿祭天祭神的场所。满族入关前,有“神堂”或“祀神祗之室”,皆称“堂子”。后规定,不许官员、庶民人等私立堂子。顺治元年(1644)所建堂子,原址在北京东安门外,玉河桥东。光绪二十六年(1900

  • 桥桃

    西汉人。乘西汉王朝拓边之机,大力经营畜牧业。拥有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只,粟以万钟计。为当时著名富豪。

  • 元文类

    书名。元苏天爵编。七十卷。原作《国朝文类》。《四库全书》本改题今名。所录诗、文八百余篇,起自元初,迄于延祐,按文体分为四十三类,故名。编者旨在保存文献,全书收诏制、奏议、碑传行状多达二百三十余篇,为研

  • 吴回

    相传为颛顼裔孙,老童(卷章)之子,重黎之弟。帝喾时共工氏作乱,帝喾命重黎诛共工氏,因未能诛尽被杀。他继为火正,称祝融,为楚国先祖。

  • 义米

    ①《三国志·张鲁传》称,东汉末年天师道首领张鲁在汉中通道上置义舍,又于舍内置义米、义肉,行路者可量腹取足。②西晋时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负担之土地税。《晋书·食货志》称:“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

  • 金花帖子

    亦称榜帖。唐代登科之报单。进士登科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宽二寸半,先列主司者姓名,后书登科者姓名、家世,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帖面书姓名,以报登科之喜,谓之金花帖子。宋初承唐制,知举官用黄花笺,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