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燧
1238—1313
元河南洛阳人,字端甫,号牧庵。初为秦王府文学,累官翰林直学士、大司农丞、翰林学士。成宗元贞元年(1295),诏修《世祖实录》,与侍读高道凝为总裁。其后历任江东廉访使、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著有《国统离合表》、《牧庵集》。
元河南洛阳人,字端甫,号牧庵。初为秦王府文学,累官翰林直学士、大司农丞、翰林学士。成宗元贞元年(1295),诏修《世祖实录》,与侍读高道凝为总裁。其后历任江东廉访使、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著有《国统离合表》、《牧庵集》。
官署名。北宋崇宁元年(1102)置,掌制造器甲之事,设提举官。
即“奴都赤”。
?—前115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初习律令。曾任长安吏、内史掾和茂陵尉。因丞相田蚡推荐,补侍御史。以穷治陈皇后狱和淮南、衡山王等谋反事得武帝赏识。累迁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与赵禹编次律令,
殷墟甲骨文作中丁。商王。名庄,太戊之子。仲丁是庙号。继太戊即位。即位后将王都自亳迁嚣(一作隞,今河南荥阳东北)。殷墟卜辞中列为直系先王祭祀。
佛寺名。元文宗在泰定年间封怀王,出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即位后于天历二年(1329)改建康为集庆,将旧居藩邸扩建为寺,故名。受赐平江官田。至顺元年(1330),又买故瀛国公赵㬎田为寺之永
春秋齐邑。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左传》昭公十年(前532):“子周亦如之,而与之夫于”,即此。
官署名。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设,掌都城殿阁营建修缮,隶大都修内司,设提领七员,管勾三员。
官制用语。即指职官的额定设置。历代均有定制,而清代最为完备。清制,凡内、外官之缺,分宗室缺、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汉缺、内务府包衣缺等。京内外各衙门官员额缺均有明确规定,一般不能任意更动。宗人府官员
伯又作栢。相传为高辛氏时*八元之一。
即“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