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大名府路

大名府路

①北宋庆历八年(1048)置,为河北四安抚司路之一。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魏县、成安、广平、馆陶、威县、临西,山东聊城、冠县、莘县、茌平、高唐、夏津、临清、陵县、平原、惠民、阳信、滨州、利津、沾化和河南焦作、新乡、濮阳、清丰、南乐、内黄、浚县、滑县、淇县、卫辉、辉县、获嘉、武陟、博爱、沁阳等市县。金废。②金正隆二年(1157)置。治大名府。辖境相当今山东夏津、临清、冠县、莘县、鄄城、武城,河南范县、濮阳、清丰、南乐和河北魏县、大名、馆陶、临西、清河、故城等市县。大定六年(1166)以后,还有今河南内黄、滑县等县。蒙古废。

猜你喜欢

  • 粮道

    即“督粮道”。

  • 嵇绍

    253—304西晋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延祖。嵇康子。以父为司马氏所杀,靖居私门。左仆射山涛荐举,以天地四时犹有变动劝之,遂起为秘书丞。累迁汝阴太守、徐州刺史。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侍中贾

  • 斡鲁欢河

    即“斡耳罕河”。

  • 初使泰西记

    书名。一名《初使泰西纪要》。清志刚著。四卷。为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出使欧美各国的记录。同治六年(1867)十二月,志刚等五人从北京出发,至九年十月,历经美、英、法、德、俄、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

  • 天寿山

    即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又名东山,一名东榨子山。明永乐七年(1409)营建山陵,因改名天寿山。自成祖以后,明代诸帝皆葬于此。

  • 赵天锡

    1189—1238金冠氏(今山东冠县)人,字受之。历官修武校尉、洺水监酒。元太祖十六年(1221),投归东平严实,从攻潞州,有功,任冠氏令。十九年,率部从蒙古军破宋彭义斌军,授左副元帅、同知大名路兵马

  • 小篆

    大篆的对称。又称秦篆。由籀文发展而成,字体较籀文简化。相传为李斯所作。小篆形体匀圆齐整,存世有《琅邪台刻石》和《泰山刻石》残石等。小篆

  • 侯瑱

    510—561南朝陈巴西充国(今四川南充)人,字伯玉。初从梁益州刺史萧范,以战功授轻车府中兵参军、晋康太守。及侯景乱梁,降于景将于庆。景败于巴陵(今湖南岳阳),又杀景党以应梁元帝,随王僧辩平景。陈霸先

  • 史通通释

    书名。清浦起龙撰。二十卷。唐刘知几撰《史通》,明以来即有学者为之注释,如明李维桢《史通评释》、王惟俭《史通训故》及清黄叔琳《史通训故补》。浦氏吸取三家之长,订讹补遗。在贯通全书之基础上,析理释义,考辞

  • 国学保存会

    清末学术团体。光绪三十年(1904)冬,由邓实、黄节、刘师培、陈去病等发起在上海组成,奉章炳麟为大师。旋创刊《国粹学报》,以“发明国学,保存国粹”为号召,宣传排满复汉思想。武昌起义后停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