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泉
地名。又作屏聿。突厥语音译。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山脉北麓。《大唐西域记·窣利地区总述》:“千泉者,地方二百余里,南面雪山,三陲平陆。水土沃润,林树扶疏,暮春之月,杂花若绮,泉池千所,故以名焉。”其地当东西交通之要冲。唐显庆二年(657)设濛池都护府,千泉在其辖境内。
地名。又作屏聿。突厥语音译。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山脉北麓。《大唐西域记·窣利地区总述》:“千泉者,地方二百余里,南面雪山,三陲平陆。水土沃润,林树扶疏,暮春之月,杂花若绮,泉池千所,故以名焉。”其地当东西交通之要冲。唐显庆二年(657)设濛池都护府,千泉在其辖境内。
官署名。明洪武三年(1370)置,隶太常司,掌祭祀用牲之事,次年革。设官不详。洪熙元年(1425)改置牺牲所。
即“康丁”。
即《荆钗记》、《白兔记》(又名《刘知远还乡白兔记》)、《拜月记》(又名《幽闺记》、《拜月亭》)、《杀狗记》(又名《杀狗劝夫》)之合称,为明初流行之南戏四大传奇。
书名。(1)东晋王隐撰。原九十三卷,隋、唐时存八十九卷。记西晋事迹。纪传体,有纪、传、记(即志)。隐父铨著晋史,未成而卒,隐继续撰写,至成帝咸康六年(340)告成。已佚。今有清汤球辑本十一卷,卷一为《
俗称皇寺或黄寺。清太宗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至三年为笼络蒙古而建于沈阳的喇嘛教寺庙。寺内供奉迈达里佛及蒙古所献护法玛哈噶拉佛金像,立有记述建寺经过的满、汉、蒙、藏四体文碑。
书名。又名《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又称《胎产新书》。清浙江萧山竹林寺三僧(静光禅师、雪岩禅师、轮应禅师)撰。刊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共二十卷。集以下三书:《女科秘要》八卷。分别为:胎产杂病、胎
商代诸侯(见殷墟甲骨文)。甲骨卜辞中称“侯雀”(《殷墟文字甲编》第440片)。记事刻辞有“雀入二百五十”(《殷墟文字乙编》第3300片)。其故地在今河南荥阳西北,或说在河南西部。
即“吴天玺纪功碑”。
一种能够反射背面花纹的铜镜。出现于汉代,隋唐时有文字记载。其制造方法传到日本,近代日本仍有制造。经近人研究,一般认为它是磨制而成,也有人认为是采用冷却方法。磨制和冷却二法均能得到透光效果。
清努尔哈赤封其子侄八人为和硕贝勒,分掌八旗。其中次子代善、侄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列前四位,势力最强,被称为四大贝勒。皇太极即位之初,四大贝勒按月分值,轮流执政,群臣朝贺则同坐受之。天聪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