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朝官
辽北面官类名。为辽北面中央政府机构中官员之总称。其官衙主要有契丹枢密院,北、南宰相府,北、南大王院,宣徽北、南院,大于越府,大惕隐司,夷离毕院,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文班司,阿札割只。辽重北轻南,故北面朝官诸衙实为总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
辽北面官类名。为辽北面中央政府机构中官员之总称。其官衙主要有契丹枢密院,北、南宰相府,北、南大王院,宣徽北、南院,大于越府,大惕隐司,夷离毕院,大林牙院,敌烈麻都司,文班司,阿札割只。辽重北轻南,故北面朝官诸衙实为总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
1441—1526明山西洪洞人,字贯道,号质庵。成化进士。历官工科给事中、布政使、侍郎等。弘治十七年(1504)官至户部尚书,于财政多所议论,尤重盐法。力持大体,为国惜财。正德元年(1506)率同官疏
清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吟涛。宗室。同治进士。历任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光绪六年(1880)任盛京礼部侍郎,转盛京刑部侍郎。十三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历二年迁理藩院尚书。二十年辞官。
亦作连帅。新莽时郡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天凤元年(14)置。《汉书·王莽传》:“莽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连率、大尹,职如太守。”以伯典郡者称连率。东汉废。
唐太州仙掌(今陕西华阴)人。幼年出家。贞观中巡礼天竺。留学那烂陀寺。麟德中,应诏归国,来往皆经吐蕃并受文成公主资助。后高宗令往迦湿弥罗,乃重游天竺,未及返而卒于中天竺庵摩罗跛国。年六十余。
即“玉典赤”。
?—1624明顺天蓟州(今天津蓟县)人。王森之子。原为袁应泰属下千总,万历三十八年(1610)充遵化标下副旗鼓。四十八年投兵部,筹办兵器。森死后与徐鸿儒、于弘志共传闻香教。天启二年(1622)起义。后
1585—约1665明末清初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田叔,号蜨叟、东郭老农、石头陀、西湖外史等。浙派画家。工山水,兼善人物、花鸟、兰竹,与董其昌、陈继儒相往还。崇祯中赴京应试,不第南归。曾参与复社活动
即“马札儿”。
官署名。清末盐政院所属机构。宣统三年(1911)八月设。掌理淮、浙、闽、粤盐务。置厅长一人掌厅事,下设参事二人,一、二、三、四等佥事,一、二、三等录事无定员。十一月裁。
唐代刑部郎官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