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云冠
楚国冠名。《楚辞·九章·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王逸注引五臣云:“切云,冠名。”朱熹《楚辞集注》:“切云,当时高冠之名。”薛孝绪曰:“楚切云之冠者,士冠也。”
楚国冠名。《楚辞·九章·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王逸注引五臣云:“切云,冠名。”朱熹《楚辞集注》:“切云,当时高冠之名。”薛孝绪曰:“楚切云之冠者,士冠也。”
辽香河(今属河北)人。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以“左道”聚众反,被镇压。
官名。(1)西周已置,为军中高级参谋。《吕氏春秋·贵因》:“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汉刘秀、隗嚣军中皆置,非常制。东汉末曹操置为丞相府高级幕僚,依次有中、前、后、
海关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设于青岛,受德国人控制。每年税约二百余万两,归德国人收取百分之二十,余交总税务司。聘二名外国人为税务司。
辽后族。字徒门。太祖淳钦皇后(述律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幼养于伯父萧排押家。圣宗时,入侍卫。统和十七年(999),从皇弟耶律隆庆攻宋,中流矢,力战,败宋将范庭召。萧排押荐为东京四军兵马都指挥使。次年,为
?—1890清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竹坡。宗室。同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光绪七年(1881)授内阁学士,出典福建乡试。还京后,以在途纳妾自劾罢职,往居西山。
篇名。三国魏钟会撰。内容主要探讨才与性,即才能与性格,或能力与操行的相互关系,为魏晋玄学主要论题之一。所谓四本,指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原文已佚。佚文见清侯康《补三国艺文志·道家类》。
即“八剌忽”。
秦置。治今山东郓城县西。属山阳郡。东汉废。
新莽末年琅邪(治今山东诸城)人。其子任县吏,为宰冤杀,遂散家财,以酤酒买兵弩,结纳贫穷少年百余人,攻海曲(今山东日照西南)县城,杀宰以祭子墓。后引兵入海,众至万人。
即“亲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