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法院
官署名。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置译经院,八年,改为传法院。属鸿胪寺。掌翻译佛经并加以润色。
官署名。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置译经院,八年,改为传法院。属鸿胪寺。掌翻译佛经并加以润色。
书名。清梁章鉅撰。一卷。梁氏晚号退庵,故名。自乾隆四十年(1775)起,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止。逐年记载了梁氏一生事迹。凡梁氏家庭情况、师友关系、所任官职及所经历之重大事件、著作等均有记述,可供
官名。五代置,掌臣僚藩属进奉礼物事宜。宋代属横班诸司使,乾德二年(964)令视左庶子。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为武臣迁转阶官,无职掌。元丰五年(1082)改官制后为职事官,员二人,为引进司长官。
满族早期使用的文字。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噶盖以蒙文字母为基础创制本族文字,史称老满文,又称无圈点满文。此种文字仅通行三十余年,现仅存《满文老档》、《满文木牌》等档案。后因老
①官名。史官之一。周代始设,为太史别称。时有左、右史之分,左史掌记事,书国史;右史掌记言。《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郑玄注:“其书,《春秋》、《尚书》其存者。”孔颖达疏:“《春秋
商办企业。清光绪十五年(1889)由四川商人卢干臣等创办于重庆。资本五万两。专制硫磺火柴,年产量六万三千箱。
?—629唐人。初为柴绍家僮。隋大业十三年(617),于鄠县司竹园举兵应李渊,奉柴绍妻平阳公主,联合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诸部共击隋军,兵至数万,称娘子军。与李世民会师竹林宫,从平长安。任太子
书名。明黄省曾撰。一卷。杂记苏州风俗,于明代江南缙绅、士大夫之奢靡,郡县胥吏之横虐,及官府对铺户、百姓之克剥均有深刻反映。
古代兵器。用青铜或铁制成,装秘(柄),为戈与矛合体,兼具勾杀、击刺作用。戟上之矛为刺,刺与戈或分铸、或合铸。商代戟刺、戈分铸,西周多合铸,春秋晚期以后又多分铸。将多个戈头合装一柲的,也称为戟,见于战国
官名。(1)隋代礼部头司礼部司长官,置一人,正六品上,掌礼部司事。开皇三年(583)升从五品。大业三年(607),升为礼部副长官,以佐尚书掌部事。礼部司长官改称仪曹郎。(2)隋代以后中央行政机构礼部之
古族名。指东汉末、三国时越人。名称始见于《后汉书·灵帝纪》,《资治通鉴·灵帝建宁二年》胡三省注:“山越本亦越人,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分布于孙吴诸郡县山区,后亦有被迁于平地者。居住特点为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