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郡
东汉本初元年(146)、南朝宋及唐天宝、至德时,曾先后改乐安国、棣州为乐安郡。见“乐安国”。
东汉本初元年(146)、南朝宋及唐天宝、至德时,曾先后改乐安国、棣州为乐安郡。见“乐安国”。
唐安史之乱起于天宝十四载(755),故亦称天宝之乱。
退火石墨呈球状析出的可锻铸铁。主要见于汉魏时期,济南巩县(今巩义)铁生沟、南阳瓦房庄、渑池等汉魏遗址均有出土,器物种类有斧、䦆等。是可锻铸铁的一个特殊品种。
后(後)书名。一作《后蜀孟氏记事》。五代后蜀董淳撰。十卷(一作三卷或二卷)。记孟昶事。已佚。
?—613隋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素子。好读书,善骑射。以军功入仕,位至柱国。后拜郢州刺史,吏民畏服。袭爵楚国公,为礼部尚书。广交天下名士。因见天下将乱,炀帝猜忌日甚,恐受害,乃密谋起事。大业九年
1821—1870清山东菏泽人,字谷山。道光进士。初任安徽建平、合肥知县。咸丰三年(1853)后随袁甲三、翁同书在安徽镇压太平军、捻军,累迁至署安徽布政使。同治二年(1863)迁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次
书名。北宋刘攽撰。一卷。攽为国子监直讲时,奉英宗命校正《后汉书》,治平三年(1066)四月奏上,即是书。对《后汉书》中讹谬、衍脱、颠倒、不通之处,校正甚多。然世无善本,刊刻者常凭己意编定。现存罗振玉《
淮河流域著名的灌溉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部,以泚水(今淠河)、肥水(今东淝河)为主要水源及泄水道。因在白芍亭东而得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约创建于战国时,东汉以后,王景、刘馥、邓艾等屡加修浚。陂周
明洪武元年(1368)改汀州路为府,属福建布政使司。治所、辖境同汀州路。1913年废。
1071—1121北宋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字子西。绍圣进士。徽宗时,为宗子博士,张商英荐其才,为提举京畿常平。政和元年(1111),商英罢相,坐贬,安置惠州。遇赦,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归蜀
见“洴澼百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