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宫鼎建记
书名。又名《冬宫纪事》。明贺盛瑞撰。三卷。记录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至二十六年乾清宫、坤宁宫遭焚烧后重建之佚事,重点记载两宫重建建材采备用银情况及如何杜绝工程中贪污情况,使两宫建造比以往省银九十万两,为后世宫殿营造定额立下标准,也为现代考证两宫提供了重要依据。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书名。又名《冬宫纪事》。明贺盛瑞撰。三卷。记录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至二十六年乾清宫、坤宁宫遭焚烧后重建之佚事,重点记载两宫重建建材采备用银情况及如何杜绝工程中贪污情况,使两宫建造比以往省银九十万两,为后世宫殿营造定额立下标准,也为现代考证两宫提供了重要依据。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1308—1366元蒙古逊都思氏,字彦明。元统进士。授将仕郎、台州路达鲁花赤。至正元年(1341),任行都水监经历。改集贤待制,除吏部员外郎。奉命至江浙籴米,充军饷。后历官吏部侍郎、工部侍郎、保定路达
又称火泉。天然气井。因火自地下出,故得此称。始见于《汉书·郊祀志》: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祠天封苑火井于鸿门(今陕西神木西南)”。自汉至明,四川邛州(今邛崃)、富顺、蓬溪等处火井亦屡见史载。
1304—1352元蒙古伯岳吾氏,字兼善。父官台州(今浙江临海),遂为台州人。本名达普化,文宗赐今名。至治进士。至正初参与修宋、辽、金三史,官礼部尚书,兼会同馆事。至正十一年(1351),为江东道宣慰
733—786唐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居京兆(今陕西长安)。隋蒲山公李宽后人。初为江淮都统李峘偏将,后从永平节度使李勉军,积功为滑州刺史。建中三年(782),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次年陷汴州,他以城
学校名。又称北洋武备学堂、陆军武备学堂。为中国第一所陆军学堂。清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仿照西洋军事学院所创立,以造就将材为宗旨。荫昌任督办,杨宗濂为总办,聘德国军官为教官
书名。唐道宣撰。二卷。意为释迦牟尼佛所居国(印度)之地志。上卷为封疆、统摄、中边、遗迹四篇;下卷为游履、通局、时住、教相四篇。主要记叙释迦牟尼所居国地理形势,汉、唐通往印度道路与沿途见闻,并附记佛教东
1587—1671明末清初浙江杭州人,字义都,号芝山、升庵。少时曾在少林寺习武。后累应科举不第。天启时渡海抵长崎,寻入江户、名古屋,乃定居日本。往来京都,与日本名人文士相交往唱和,并以拳术授徒。工书画
①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分裂为南北二单于,史称北单于庭为北庭。②见“北庭节度使”。
?—1332又译必剌忒纳失里、毗奈耶室利。元哈密力(今新疆哈密)人。初名只剌瓦弥的理。幼学畏兀儿文和梵文,后通多族语。研习佛藏。大德六年(1302),奉旨从帝师受戒,代成宗出家,改赐名。仁宗时奉诏译梵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灭韩后以其地置,因水为名。治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宝丰等市、县以东,鄢陵、郾城等县以西,新密以南,叶县、舞阳县以北地。东汉以后辖境、治所屡有变化,魏、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