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骠骑大将军

骠骑大将军

官名。东汉初临时设置,统兵征战,事迄则罢。魏、晋制度,骠骑将军为重号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高于诸名号大将军,本不须加“”。然两晋将军名号愈授愈滥,遂又增置此号,居诸名号将军之首,一品。多加于权臣元老,以示尊崇,开府置僚属,不领兵。十六国、南北朝因之。南朝宋一品,梁二十四班,陈一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中,二十三年改从一品。北齐因之。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用作开府府长官军号,九命。隋朝改置骠骑将军。唐高宗显庆元年(656)置为从一品武散官。五代、北宋初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废。


将军名号。汉朝的骠骑大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将军,为第二高级将帅。东汉光武帝以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三公下。唐代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的武散官;宋与唐同。见《通典·职官十六·骠骑将军》、《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宋史·职官九·武散官》。

猜你喜欢

  • 勾当左右厢公事

    见“厢官”。

  • 都官伯克

    官名。清朝在新疆设的地方官员,掌管递送兵马粮饷文卷等一切官物及分攒差务等事。参看“伯克”条。

  • 左巡使

    官名。唐朝以殿中侍御史为之,掌纠察京城百官违失。宋朝亦以殿中侍御史兼任,掌正祭祀朝会武官之班序,纠其违失。官名。唐置,唐代京城以承天门朱雀街为界,分左右巡,以殿中侍御史或监察御史为巡使,掌察其所巡地区

  • 后阁舍人

    官名。南朝齐后宫置,以宦者担任。

  • 入粟

    指用谷物买官、拜爵、赎罪的一种制度。亦称纳粟、输粟。秦始皇时已有纳粟千石拜爵一级之制。入汉因之。文帝时规定,入六百石爵上造,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武帝时广开鬻官之路,桑弘羊请得入粟补官,或

  • 大兴府知事

    官名。金置,属大兴府,掌分派吏员的工作,检察吏员经办的文书、簿籍、审阅案卷,总录诸案之事。

  • 漠北滑水马群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漠北马群饲养蕃息之事。长官为太保。

  • 地方检察分厅

    官署名。清末设置,配置在地方审判分厅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法部奏定各直省省城、商埠审判厅、检察厅的厅数及设官员额,规定地方检察分厅不设检察长,分厅职掌与其他官员的设置,均与地方检察厅相同。参见

  • 典钻码

    官名。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见 “军中典官”。

  • 宫臣

    东宫官员泛称。《旧唐书·李纲传》:“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