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隆祥使司

隆祥使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二品,隶太禧宗禋院。文宗至顺二年 (133) 由隆祥总管府改立。置司使四员,同知、副使、司丞各二员。下辖普明、集庆万寿、元兴营缮都司等机构。


官署名。元置,属太禧宗禋院,掌大承天护圣寺钱粮出纳及营缮之事。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中宫建大承天护圣寺,置隆祥总管府。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升为隆祥使司,秩从二品。设司使、同知、副使、司丞,所属有经历、都事、照磨兼架阁,令史、译史、通事、知印、宣使、典吏;领普明营缮都司,元兴营缮都司,宣农提举司,护圣营缮司,平江善农提举司,田赋提举司,善盈库,荆襄等处济农香户提举司,龙庆州等处田赋提领所,平江、集庆、崇禧田赋提领所,集庆、崇禧财用所等机构。

猜你喜欢

  • 十九检校官

    官名合称。宋朝的检校官分为十九级,即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左仆射、右仆射、吏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左散骑常侍、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国子祭酒、水部员外

  • 乌府

    官署名,即御史府。《汉书·宋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因此,后称御史府为乌府或乌台。

  • 虎贲丞

    官名,西汉置,为虎贲校尉之副,佐校尉,掌文书。俸六百石。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参看“虎贲校尉”条。

  • 织染署令丞

    官名。北齐太府寺有司染署,隋沿置。炀帝时改属少府监,又置司织署,各设令及丞。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合司织、司染为织染署。唐沿置,令一人,正八品上;丞二人,正九品上;又有府、史、监作、典事、掌固之属。

  • 军市令

    官名,掌军市交易收税等。汉军中贸易市场,有军官掌管,此官称军市令。《后汉书·丙吉传》:“后吉为车骑将军军市令,迁大将军长史。”《后汉书·祭遵传》:“(祭尊)从征河北,为军市令。”

  • 帐内府

    官署名。唐高祖武德(618—626)中秦王、齐王府置,并分左、右,太宗贞观(627—649)以后不分左、右; 置典军、副典军各二员,掌府事,领校尉、旅帅、队正、队副及帐内亲兵,侍卫陪从。

  • 门下通事令史

    官名。北魏置。掌纳奏文案。见《魏书·范绍传》。

  • 良牧署

    官署名。明永乐五年 (1407) 置,为上林苑监属署之一。置典署一人,正七品,署丞一人,正八品,录事一人,正九品。掌苑地内牧养牛羊豕之事。洪熙 (1425) 中并入蕃育署。宣德十年 (1435) 复置

  • 武翼都尉

    散阶称号。清朝武职从三品之封赠。初,武职中属绿营者从三品封怀远将军,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翼大夫;属八旗者从三品封通议大夫。三十二年,统一为武翼大夫。五十一年,改此称,遂为定制。官名。清代官制,武

  • 上京内省司

    辽朝官署名。南面京官。置内省使、副使等职,掌上京内宫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