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郡将

郡将

郡守别称。汉朝因郡守 (太守) 兼领武事,故名。魏晋南朝沿称。宋朝以朝臣出知列郡,其结衔称知某州军事,郡邑武官,皆其所属,故亦有此称。


1、郡守(太守)的别称。汉朝郡守兼掌武事,领郡兵,故称郡将。《后汉书·马援传·附兄子严》:“效季良不得……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后汉书·第五伦传》:“民常以牛祭神……前后郡将莫敢禁。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

2、郡尉的别称。见《称谓录·郡将》。

猜你喜欢

  • 孔庙执事官

    官名。又称圣庙执事官。清朝置,为衍圣公属官。掌祭祀分献,并司爵帛香祝。额设四十人,三品二人,四品四人,五品六人,七品八人,八品、九品各十人。由衍圣公会同山东学政拣选孔氏族人补授。

  • 大名府

    北宋陪都。又称北京。仁宗庆历二年(1042),以大名府为北京。其官属有牧、尹、少尹,司录、户曹、法曹、士曹、司理参军及文学、助教。七年,又置北京留司御史台。牧、尹以下官职掌,与开封府全同。尹阙则设知府

  • 度支部左右侍郎

    官名。清末设,左右各一人,为度支部的副长官。见“度支部”。

  • 宣慰司道

    政区名。元代在至元之初,行省与宣慰司平行,自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平宋以后,宣慰司降级而隶于行省,成为行省与路、州之间的承转机构。其辖区以道为名,称为宣慰司道。此种宣慰司道,全国计有十一道:(1

  • 左司郎中、员外郎

    官名。见“左右司”。

  • 县儒学教谕

    学官名。元明清诸代置,见“教谕”。

  • 司户佐

    县分职吏名。唐置,掌与州司户参军事同。其下设司户史以佐之。参见“司户参军事”。

  • 崇玄学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置于玄元皇帝庙,天宝元年(742)两京置博士、助教各一员,学生百人,每祠享,以学生代斋郎。二年改崇玄馆,学为通道学,博士为道德博士,未几而罢。官学名。唐置,是专门研究道教的

  • 从品

    官职等级制度。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始置。《魏书·官氏志》: “前世职次皆无从品,魏氏始置之,亦一代之别制也。”指在第一品至第九品之外,又置从一品至从九品九个等级,合共十八个等级。从一品排在第

  • 省行政公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自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一月八日,颁布《画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简称《画一令》)至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二十三日颁布《省官制》止,在这一时期中省的行政机关称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