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辅臣

辅臣

官名。明朝内阁阁臣通称。


原意是辅佐之臣,秦汉以后成为宰相的通称。

猜你喜欢

  • 东染院使

    官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分染坊使置。后用为武臣阶官,属西班诸司使。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正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

  • 北护卫太保

    官名。辽置,见“北护卫府”。

  • 把司

    官名。明永乐二十二年 (1424) 于京营三大营下设。为诸营基层带兵军官。详见“把总”。

  • 左士师

    官名。春秋战国置。主管官吏的爵秩等级,考核吏治。《管子·五行》: “命左、右士师、内御、总别列爵,论贤不肖士吏。”

  • 直刺

    清朝直隶州知州之别称。以知州别称刺史,故名。

  • 掌

    宫中女官名。见“司”。

  • 司仪署令

    官名。即“司仪令”。

  • 典牧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典牧中士佐官,正一命。

  • 玄义

    官名。明朝道官。道录司置,左、右二人,从八品,协掌道教事务。

  • 后宫列叙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职准尚书令,掌铨查六宫,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