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侍卫”。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官名。清朝内务府奉宸苑之主管官。乾隆十四年 (1749) 设。由皇帝于大臣内特简,无定员。总理皇家苑囿及本苑职官迁授升除之事。
官署名。北齐太府寺始置,有令、丞,又别领京坊、河东、信都三局丞。隋朝沿置,有令二员、丞四员。炀帝大业三年 (607)改隶少府监,寻与司织署合并为织染署。
海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其军阶为中将,总掌海军造舰事务。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三不领民庶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七品。
官名。明洪武初置官掌北平等军储仓。永乐(1403—1424)中迁都北京,以户部司员经理,宣德(1426—1435)后专设户部尚书、侍郎督其事,不治部事。遂为定制。官名。明置总督仓场一人,掌在京及通州等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理平衡市场价格及买卖双方契约文书。《周礼·地官》:“质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凡卖儥者质剂焉
官名。汉代公车司马令的属官。《汉书·五行志下》有“故公车大谁卒”的记载。颜师古注:“大谁者,主问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谁也。……大谁本以谁何称,因用名官,有大谁长。今此卒者,长所领士卒也。”
官名。即刺史。汉朝刺史分部,故名。详见“刺史”。官名,即刺史,也称牧。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绥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复为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