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

官名。西汉始置,亦称都护西域、使西域都护,主管西域地区军政事务。初,武帝置使者、校尉领护西域。宣帝神爵 (前61—58) 中,以郑吉并护鄯善以西南道、车师以西北道,称都护西域骑都尉,于乌垒设府,监护西域诸国。后遂为常制,秩比二千石,有副校尉,设丞一员,司马、侯、千人各二员。诸屯田校尉、戊己校尉皆属之。新莽时中原王朝与西域断绝,或罢。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 (后74) 复置,后或省或置。班超任都护时,府治移龟兹。安帝永初元年 (107) 以后不复置,西域事务由西域副校尉或西域长史、戊己校尉主之。十六国前凉亦置,领营兵,为沙州刺史所辖三郡三营之一,职权不同于汉。前秦时苻坚亦任张天锡为此职。


官名,汉置,俸比二千石,驻车师前王庭,掌护西域三十六国。《后汉书·西域传》:“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注:“汉以吉前破车师,后降日逐,遂并令护车师以西北道,号曰都护。都护之置,始于(郑)吉也。”《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注:“宣帝初置,郑吉为都护,护三十六国,秩比二千石。”其后,十六国时也有沿置。

猜你喜欢

  • 治头大祭酒

    东汉末张鲁五斗米道政权官名。《三国志·张鲁传》:“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官名,东汉末年张鲁置,为五斗米教的行政官员。《三

  • 昏钞库

    官署名。元朝置。掌回收、销毁废旧钞币。置于世祖至元元年(1264),秩正九品。二十四年,改名烧钞库。

  • 军假吏

    官名,汉置,为临时设置代行某职的军吏。《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注:“军假吏谓军中权置吏也。”

  • 绥靖公署

    军事机构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军事委员会派驻特定省份办理“绥靖”事宜的军事机关。以“绥靖主任”为主官,其职权常与省政府相交错,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三月十三日行政院与军事委员会会衔颁布《调整省

  • 三色官

    宋朝流外官、进纳官及摄官统称。依法,有举主二员,可参吏部或本路监司选阙,但不能注某些差遣窠阙,如主簿、县尉相兼处。

  • 土官

    元、明、清三朝对少数民族地区世袭地方官之统称。明中期以后又称“土司”。元始设,凡以少数民族首领任地方官者即称之,其名号与流官无别。明清沿元制,且有发展。专设名号,以别于流官。又以领土兵及守土之别,分为

  • 远方选

    任官制度。明朝始定,为举人、监生出仕时最劣等出路。即待选授云南、贵州及各边省官署首领官、卫学教授、王府教授之缺。

  • 嘎厦

    官署名。清朝西藏政府衙署,隶于达赖,掌理全藏地方行政事宜。康熙六十年(1721)置,为噶伦之议事厅。设有大中译二人、卓尼尔三人,小中译三人办理文书交际之事。

  • 审计处总办

    官名。北洋政府置,为审计处的长官。见“审计处”。

  • 兵部司马

    官名。麴氏高昌国兵部次官,协助兵部长史处理本部事务。如被派遣到诸城相监检校,则称“城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