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

官名。西汉始置,亦称都护西域、使西域都护,主管西域地区军政事务。初,武帝置使者、校尉领护西域。宣帝神爵 (前61—58) 中,以郑吉并护鄯善以西南道、车师以西北道,称都护西域骑都尉,于乌垒设府,监护西域诸国。后遂为常制,秩比二千石,有副校尉,设丞一员,司马、侯、千人各二员。诸屯田校尉、戊己校尉皆属之。新莽时中原王朝与西域断绝,或罢。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 (后74) 复置,后或省或置。班超任都护时,府治移龟兹。安帝永初元年 (107) 以后不复置,西域事务由西域副校尉或西域长史、戊己校尉主之。十六国前凉亦置,领营兵,为沙州刺史所辖三郡三营之一,职权不同于汉。前秦时苻坚亦任张天锡为此职。


官名,汉置,俸比二千石,驻车师前王庭,掌护西域三十六国。《后汉书·西域传》:“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注:“汉以吉前破车师,后降日逐,遂并令护车师以西北道,号曰都护。都护之置,始于(郑)吉也。”《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注:“宣帝初置,郑吉为都护,护三十六国,秩比二千石。”其后,十六国时也有沿置。

猜你喜欢

  • 十五善射处

    官署名。清朝八旗所属之机构。专门管理官兵之习射。额设管理大臣一人,翼长二人,掌习射事务。习射官兵为官缺四十五,兵缺一百二十,均系兼缺。所选之官仍食原俸,兵仍食原饷。缺出,由管理大臣于年少王公、文武大臣

  • 参赞官

    见“参赞”。

  • 芸省

    秘书省的别称,掌图书秘籍。宋代梅尧臣《宛陵集九·送刘成伯著作赴弋阳宰》诗:“遂除芸省郎,出治江上县。”参看“秘书省”条。

  • 视学官

    官名。简称“视学”。清末巡视各地学务之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属学部者十二人,正五品,专任巡视京外学务。属地方者,每省六人,正六品,承提学使之命令,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每县设一人,兼充学

  • 称海宣慰司

    官署名。元朝置。置司于称海(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布多东),设于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隶岭北行省。分管行省西境屯军。英宗至治三年(1323)罢,改立屯田总管府。后复置。

  • 经制司

    宋朝经制使司、经制发运使司、经制边防财用司简称。

  • 内侍

    官名。北魏为内官,即侍从宫禁的亲近官员,多由亲贵子弟充任。《魏书·陆俟传》:“太宗践祚,拜侍郎,迁内侍,袭爵关内侯。”隋朝为内侍省长官,用宦者,置二员,从四品上;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长秋令,用

  • 药丞

    官名。东汉隶少府所属太医令,员一人,秩三百石,主药。官名,东汉置,属太医令,掌药。《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诸医。药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

  • 上驷院卿

    官名。清朝内务府上驷院之长官。掌总理御厩事务,以及厩属官员之选除赏罚事。雍正六年(1728)设。乾隆十四年(1749)额定二人,由侍卫补授一人,内务府司官补授一人。正三品。

  • 右金吾引驾仗司

    见“金吾街仗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