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翻译科

翻译科

清代特定的科目。仿金代女直(女真)进士科而设,专限八旗子弟应试。清初,满文与汉文相辅而行,故汉人之得庶吉士者,往往令其学习满文。其后满人多已汉化,满文用处不多,而满人能通满洲语文者亦日见其少,因此设置此科以为八旗士子进身之阶。分为满洲翻译与蒙古翻译两种。凡以满文译汉文,并以满文作论者为满洲翻译;以蒙古文译满文者为蒙古翻译。亦分童试、乡试、会试,与文武科相同。顺治时只考取翻译生员,雍正间又考取举人,乾隆时始定会试中式后复试及格者赐进士出身,满洲翻译以六部主事任用,蒙古翻译则分发至理藩院任用,道光末年又规定复试优等者可充任翰林院庶吉士,但员额仅一、二名,无殿试分甲之例。凡由翻译科取得生员、举人、进士者,均加“翻译”二字,以区别于一般的进士科。

猜你喜欢

  • 建武校尉

    官名。三国吴孙权赤乌 (238—251) 中置。领兵。《三国志·陆逊传》: “逊卒时,(陆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官官,三国吴置,掌领兵征伐与驻守。《三国志·吴书·陆抗传》:“抗字幼节

  • 立节中郎将

    官名。三国吴置。为领兵武职,屯于柴桑(今江西九江)等军事要地。陆抗自建武校尉迁此。官名,三国吴置,为领兵将官,掌帅军征伐,或驻守一方。《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赤乌九年,迁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换屯柴

  • 登仕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以后改常从郎为之,正九品,掌出使。唐朝置为文散官,正九品下。宋初沿唐制,神宗元丰三年(1080)废。徽宗崇宁二年(1103)又置为选人新寄禄官,取代旧寄禄官试衔知县、知录

  • 北面宫官

    辽朝北面官类名。辽每一皇帝登基,即建宫帐,称斡鲁朵。除诸帝外,应天、承天两皇后、圣宗弟耶律隆庆、大丞相耶律隆运 (即韩德让) 亦建有宫帐,统称为十二宫一府。各宫帐皆有宫户、骑军、兵丁等。诸宫皆设官署管

  • 八座

    高级官员合称。东汉用以称尚书令、仆射、六曹尚书。魏晋至隋用以称尚书令、左右仆射、诸曹尚书,无论共有几人,皆沿其称。唐朝尚书令、左右仆射为宰相,故以左、右丞及六部尚书为八座。明、清用作对六部尚书的俗称;

  • 多罗额驸

    清朝郡王女称多罗格格,即县主。其夫称多罗额驸或县主额驸,汉名为县主仪宾。秩视武职二品。

  • 内城巡警总厅巡查所

    清末京师内城巡警总厅内部机构。掌稽查各分厅岗位线路,救护火灾,弹压暴动,保护中外大员等事。设巡官四人,巡长八人,巡警二十人。所属各分厅亦设巡查所,职掌略同。

  • 荆湖等路行枢密院

    官署名。元朝置。简称荆湖行院。设于世祖至元十年(1273)四月,掌镇守襄阳诸军。十一年三月,改为荆湖行省。八月,又改为河南行省。

  • 骁胜将军

    参见“十骁将军”。官名。梁置。为百号将军之一,拟官六品。见《隋书·百官上》。参看“骁雄将军”条。

  • 结衔

    宋朝官员的各类官衔,如寄禄官、散阶、差遣、封爵、食邑、勋、服色、功臣号及加职等,按一定顺序排列,称结衔。北宋前期,差遣多系于寄禄官前,带职学士也如是,唯宰相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者,以及待制、修撰,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