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銮仪使”。官名,清置,为銮舆卫主官。《清史稿·职官四·銮舆卫》:“銮舆使掌供奉乘舆秩序卤簿,辨其名物与其班列。凡祭祀、朝会、时巡、大阅,帅所司供厥事。”参看“銮舆卫”。
①春秋晋国军制。晋文公五年 (前632)于上、中、下三军外增左、中、右三行,八年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②唐、宋尚书省六部依其办公位次,分为前行、中行、后行、
见“殿试”。科举考试的方式之一。金代称殿试为御试。见“殿试”。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前锋校”。
官名。宋朝御史台置,补正名后,遇大礼可出为录事参军。
明清按察使之别称。
官名。明初户部、刑部所属广东部分置,各一人,正五品。参见“广东部”。
官名。南宋初年置,以执政兼任,为编修敕令所副长官,佐提举编修敕令所掌裒集诏旨,编纂成书。
官名。西晋末凉州张寔置,隗瑾曾任此职。见《晋书·张寔传》。
学官名。十六国后赵石勒置。《晋书·石季龙载记》: “初,石勒置大、小学博士,至是复置国子博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