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章京

章京

满语官名。源自汉语“将军”一词。清入关前多用于武官,如牛录章京(佐领)、甲喇章京(参领)、梅勒章京(副都统)。后不限于称武官,如军机处之军机章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总办章京、帮办章京、章京、额外章京,均为协助堂官处理文书等事之文职官。此外,清政府派驻新疆各地的参赞大臣、帮办大臣、办事大臣下属有印房章京,蒙古各旗札萨克下属有管旗章京、副章京等。


官名。清代满族、蒙族都有此官。章京是满语,意思是“管理”、“管理官”。清骁骑营有章京,护军营有印务章京。清太祖辛丑年始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一牛录置一额真,五牛录置一扎兰额真,五扎兰置一固山额真,左右梅勒额真佐之。太宗天聪八年,改额真为章京。世祖顺治八年,定扎兰章京汉字为参领;十七年定固山额真汉字称都统,梅勒章京称副都统,牛录章京称佐领,巴牙纛章京称护军统领,甲剌章京称护军参领,昂邦章京称前锋统领。蒙古各旗都置管旗章京。见《清史稿·职官四·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藩属各官》。

猜你喜欢

  • 三卫主簿

    官名。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助理三卫府之事。五年废。参见“三卫官”。

  • 八貂

    唐制,左右散骑常侍、侍中、中书令各二人,冠制均用金蝉珥貂,合称八貂。其中以左散骑常侍与侍中为左貂,以右散骑常侍与中书令为右貂。见《新唐书·百官志》“左散骑常侍二人”注。

  • 长水校尉

    官名。西汉武帝初置,为北军八校尉之一,秩二千石,位次列卿,属官有丞、司马等。领长水宣曲胡骑,屯戍京师,兼任征伐。东汉光武帝建武七年 (后31) 省、十五年复置、为北军五校尉之一,秩比二千石,隶北军中候

  • 知南院宣徽事

    官名,辽太宗会同元年(公元938年)置。辽朝的宣徽,视汉官工部,其长官称南院宣徽使,知南院宣徽事为宣徽使的佐官,佐宣徽使掌南院御前祗应(供奉)。见《辽史·百官志》。

  • 三府卫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以亲卫曰一府,勋卫、翊卫曰二府,谓之三府卫。

  • 幕友

    本指将帅幕府中的参谋、书记等,后来也用作地方军政官聘请雇佣的文书、刑名、钱谷佐理人员的通称。清代汪辉祖《佐治药言检点书吏》:“幕友之为道,所以佐官而检吏也……唯幕友则各有专司,可以察吏之弊。”

  • 缋工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色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缋工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修职佐郎

    散阶称号。明朝置,为文职从八品之升授,属四十二散阶之第三十七阶。清朝沿置,为文职从八品之封赠,属十八阶之第十六阶。官名。明代文阶官从八品升授修职佐郎。清代从八品授修职佐郎。见《明史·职官一·吏部》、《

  • 行军元帅

    官名。北周临时设置的最高统兵官,统一道或数道行军总管,兵停则罢,多以亲王或重臣为之。隋朝、唐朝前期用兵,亦多沿置。武官名。北周设置,为行军出师时军队的统率官。任此职者见《周书·稽胡传》:“建德六年(公

  • 东都省太师

    官名。辽朝设,为北面官东都省长官。武官名。辽置, 见“东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