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外官名。唐置于太子率更寺,员额六人,秩流外四品,掌知漏刻。
元代辽东的乡军之一,不出戍其他地方。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 属儒学类科目。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诏举,崔侃等二人及第。
官名。清末各机构中所设提调一职之副手。官名。为提调的副职,见“提调”。
官署名,汉置,掌作器械,武帝太初元年改称考工。参看“考工”条。
①军职。唐高宗仪风(676-678)中置,以黑齿常之为河源军副使、大使,常之在军七年,吐蕃不复为边患。五代沿置,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于辉州砀山县(今安徽砀山)置崇德军,以使领之,始命朱彦让为军使
官名。西晋怀帝永嘉元年(307)汲桑置,以石勒任之。参见“牙门将”。
官名。唐朝十六卫大将军之一,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左屯卫大将军而置,一员,正三品,德宗贞元二年 (786) 置上将军以前为左威卫长官,与右威卫大将军同掌宫禁宿卫,督其属翊府之翊卫、外府熊渠番上者
武官名。南朝置,见“侠毂队主”。
官府文书名。宋朝逢皇帝诞辰,各路帅守、监司皆进呈贺表及道、释功德疏,以歌功颂德。